分析機構Suburb Trends根據今年 10 月的 22,000 多套房產的銷售情況,發現目前「房價中位價」已高至平均年收入的 9.1倍,而澳洲家庭需要賺取至少 301,769 澳元、才能負擔得起自住房屋的供款。
報告的結論更指出了一個悲慘現實:在澳洲擁有房屋、對於一般收入者來說已經遙不可及。
合富投資公司總裁、理財會計師袁金泉(Kam)在接受SBS廣東話節目「寰宇金融」訪問時亦指,撇除數據的誤差成份,澳洲的物業價格其實多年來亦高企,目前的物業可負擔性亦屬「惡劣水平」。
「這項可負擔的綜合指數,一般以3倍為可負擔—即大部份人仍可負擔得起樓價的水平。」
「以報告中的9.1倍為例,目前澳洲的收入中位樓為6萬至7萬元, 目前房價中位數為70萬,大摡約為9倍至10倍,顯示澳洲目前的情況是比較惡劣、買樓亦比較難。」
「通常超過五倍,已經代表當地人負擔房屋的能力、已非常受壓,亦即很多人不符合置業的條件。」
報告指,澳洲家庭需要賺取至少 301,769 澳元、才能負擔得起自住房屋的供款。 Source: AAP / AAP Image/Dan Himbrechts
但Kam認為,超過四至五倍,無論如何已屬「難以負擔的水平。」
Suburb Trends的數據亦顯示,若要負擔一間雪梨北部海灘區獨立屋的房貨,必須要平均每年有至少 60 萬澳元的收入,相反,雪梨的外西區及偏遠藍山地區則為每年 283,333 澳元。
在墨爾本內東區負擔房貨的平均收入為每年 42萬多澳元,Gelong約為每年 24萬多澳元,莫寧頓半島則為每年 274,000 澳元。
布里斯本南部、購買房屋所需的中位數收入為每年 33 萬澳元,而在黃金海岸則為 282,500 澳元。
不過,Kam亦進一步解釋報導中所用的30萬澳元的基準,主要針對獨立屋等—動輒上百萬元的物業,但實際情況並沒有報導般嚴重。
Kam認為對於首次置業者,他們需要的「上車盤」更偏向是70至80萬的公寓或Apartment,若以此為目標,Kam相信一般家庭總收入有15萬已能輕鬆償還房貸。
「若以一個家庭總收入為十五萬計算,若七十萬(的樓價)除以十五萬—即約低於五倍,這仍是可以接受的。」
而在樓價高企的情況下,其中一個上車捷徑,就是所謂的「父母銀行」—父母為子女提供買樓的經費,但Kam亦認為,這反而加速了「新一代難負擔樓價」的問題。
大家可能會忽略的一點,父母幫子女買樓的安排,令樓價上行的危機惡化。因為他們已預先剝奪了『沒有父母幫助的人士』的供應。
在樓價不斷飇升的大環境下,Kam對仍有意上車的一般打工仔則有以下建議:
- 降低首置物業的要求,先以較低樓價買自住或出租物業,並視之為「儲蓄」下一份首期的機會。
- 在勞動力市道較佳、失業率極低的環境下,可多做額外工作加快儲蓄。
- 需要定立儲蓄目標,並詳細計劃每月的儲蓄水平。
Kam亦指,以現在的市道而言,打工賺外快的方法,往往是「增加收入」最直接及快捷的方法。
In order to stimulate development, the Allan Government is slashing stamp duty for 12 months. (AAP)
雖然很多人亦建議有意儲蓄足夠首期的準買家,可透過其他投資、甚至投資與房地產掛鉤的衍生工具來賺取首期,但Kam認為,這並非最佳的方案。
「因為投資的時間太短,若市道不佳的情況下,很多人往往不會賺到足夠金額、甚至會虧蝕,我們也見過不少這樣的例子。」
「我們亦有時會建議客人,可以向一些房地產相關的股票進行投資,但你亦會發覺,並非所有這些相關產業,都會獲得可觀的回報,你要進行大量分析才行。」
「而你必須熟識某個產業,知道他們如何達至目前的回報...因為情況並非(供求)這麼簡單,可能亦要分析管理層的問題等。」
「因此,都是老生常談,作投資並不能要求在很短時內獲得可觀的回報,除非你本身有很好的投資技術、或你是很幸運。」
另外,亦有人建議準買家可用雙租(rentvesting),即買平價樓出租,然後自己亦租住其他單位的方法來增加資本。
Kam則指,這雖然亦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但同樣有其「短處」。
「這方案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實際操作仍有少少難處,因為一些公寓單位(unit)目前升值的能力有限,除非單位本身在一個優質的地區。」
「所以用雙租形式再等買下一間物業並沒有想象般容易,因為投資這類物業容易賺錢的時代已成過去式...現在政府打擊早期盲目炒樓的慾望,另這方案變得更難。
「即如果你現在買一間公寓單位,希望它兩年後從六十萬變成八十萬,讓投資者可以賺到額外二十萬再買自住單位,其實現在也不容易。」
「近這三至四年,比較多聽到的,反而是在疫情時買的獨立屋,可以從一百二十萬升值至一百六十萬,類似的事情就會比較容易出現。」
報告敦促需要採取有效的政策解決方案,以避免加劇負擔能力危機和擴大不平等差距,並警告說,首次購屋者補助金和共享股權計畫等策略從長遠來看只會推高房價,從而加劇問題。
Kam亦認為,政府的補助計劃或能解一時之急,但最終能真正受惠並非業主本身,反而是
「政府的政策往往是暫時向難以上車的人士提供短暫的資金,令業主可以博到上車的機會,但問題是這個法亦只解決這一刻的問題,解決不了業主日後供利息的問題或其他挑戰,這最多只是短暫的強心針。」
「而且這些政策的利益,往住亦並不會令業主受惠,因為優惠的金額往往只會反映到樓價之上,即政府給予一萬元的首置者補貼,一間69萬的公寓單位,明日就會因此加價至70萬。」
「政策的好處,其實會被發展商或中介侵吞,未能落到客戶的手上。」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