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百寶箱】什麼是「三K黨」?

Ku Klux Klansmen and women at a cross lighting in on November 12th, 2005.

Ku Klux Klansmen and women at a cross lighting in on November 12th, 2005. Source: Wikimedia/ Freiindlich

下載 SBS Audio 應用程式

其他收聽方法

在剛過去的周末,有極右白人主義份子及反種族歧視主義的示威者,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爆發暴力衝突。有指極端主義組織「三K黨」應為暴力行為負責。余睿章在今集「時事百寶箱」為大家講解「三K黨」的歷史和意念。


週六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右翼白人主義人士舉行集會,抗議政府拆除南北戰爭時期指揮官李將軍的雕像;隨後反對種族主義的人士亦前往現場,雙方爆發暴力衝突。有人開車撞向人群,造成至少1死35傷。事件中,「三K黨」被批評參與暴力行為。究竟,「三K黨」是什麼?

「三K黨」,是指美國歷史上和現代三個不同時期奉行白人至上主義運動及基督教恐怖主義的民間仇恨團體,亦是美國種族主義的代表性組織。最早的「三K黨」在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不久),由六名打敗仗的南方軍隊老兵,在美國南部地區成立;組織以使用極端酷刑對其他種族施以暴力而惡名昭彰,特別是針對非洲裔的美國人。「三K黨」的全名「Ku Klux Klan」,源自希臘語「κυκλος」(kyklos),意指「圓圈」,再加上英文「clan」,即「家族」的意思。成立的目的是為推崇一些極端的思想,包括白人主義、民族主義、反移民、反同性戀等等。

在林肯在位總統的時候,美國發生了一場南北內部的戰爭。南方軍戰敗後,北方軍宣佈解除奴役制度,而「三K黨」則是當時在南部的退休軍人成立,並逐漸興起。初期,「三K黨」的主要目標是與憲政重建作鬥爭。內戰結束後,國會通過了實現種族平等的法令,非裔奴隸被解放,南方各州份在社會和政治上經歷著不少重大的改革。當地的白人將這些改革視為對其種族優勢地位的威脅,因此試圖抵制這些變革。他們主要是用暴力來制服黑人,包括縱火及獵殺,然後將他們的屍體棄置在街上。他們又用上吊的方式進行私刑,並且破壞黑人的祈禱會。在1871年,時任總統格蘭特簽署《三K黨和執行法案》,宣佈該黨為非法組織,數百名「三K黨」成員被判罰款或入獄。

第二次「三K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立;大眾普遍認為「三K黨」成立,與威爾遜總統及著名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有莫大的關連。當時,一群自稱為「瑪麗·帕甘騎士」的人將一名因為涉嫌性侵犯及謀殺,而被判終身監禁的猶太人囚犯從獄中劫走,並且施以私刑,將其絞死。這件案件與《一個國家的誕生》的劇情,有著相類似的情節。案件再次集結起「三K黨」人,並從此將反猶太、反天主教、反移民加入到他們的訴求之中。這時期,「三K黨」達到其巔峰,擁有超過400萬名成員,甚至當時的政府官員亦有不少為「三K黨」的成員。他們主要破壞教堂及焚燒十字架、宣揚種族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使用「三K黨」名稱的數個組織被認定是對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的抵制和反抗。在1963年,兩名「三K黨」成員在阿拉巴馬州一個民權組織舉行聚會的教堂內發動爆炸案,令四名年輕女孩喪生;而在1964年亦發生三名分別為黑人、猶太人及白人的民權人士被謀殺,激起極大民憤;最終促成1964年通過的民權法案。在這段時期,對「三K黨」反抗開始擴大;他們的行動經常遭到敵對的抗議,甚至出現暴力行為。

如今,「三K黨」的組織只以個別分散的形式存在,分析指其支持者亦不超過數千人。雖然一些「三K黨」支會則聲稱他們並非仇恨團體,而是一個非暴力、不認同美國當今政治現狀的「基督教組織」,但仍然有其他「三K黨」團體利用「新納粹主義」團體的方式擴充勢力,並且透過集會表達種族主義及反移民的觀點。可見,「三K黨」的核心基礎,依然建基於白人至上的觀念。而標準白色的上身衣服、尖頂面罩,以及焚燒十字架,至今天依然是「三K黨」的兩大象徵標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