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百寶箱】社交媒體助原住民傳承文化

Facebook is increasingly popular with Indigenous users

Facebook is increasingly popular with Indigenous users Source: AAP

最近發表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大部份原住民使用社交媒體的時候都相當謹慎,害怕被人歧視、攻擊。但有關調查同時揭露,社交媒體同時為原住民帶來相當大的益處。余睿章在今集「時事百寶箱」為大家講解。


最近,麥格理大學發表一份名為《社交媒體族群:網上世界的原住民》的報告,內裡揭露澳洲原住民對社交網絡的態度及使用情況,相比其他非原住民有著不少分別。

報告針對六個範疇進行研究,包括原住民身份認同感、網上聯繫、持守文化、種族主義及暴力、尋找援助、政治抗爭。有份撰寫報告的麥格理大學原住民研究學系的卡爾森(Bronwyn Carlson)教授表示,報告顯示,原住民年輕人與其他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目的,存在一個比較特別的分野。她說,現今有不少年輕人因為要避免被家人監視自己的一舉一動,因而選擇離開Facebook這個社交平台;但相反,年輕原住民則以Facebook作為一個渠道,尋找遠房家人及老一輩的長老,甚至一些他們從來都沒有見過面的親戚。

雖然部份受訪者表示,社交媒體讓他們能聯繫身在遠方的家人、加深他們的原住民身分認同感,但另一方面,有一些被訪者卻不敢在網上表露自己的原住民身份。調查顯示,有接近三份之二受訪原住民,對在網上公開自己的原住民身份表示擔心,同時亦有兩成受訪者表示曾經在網上接到暴力威嚇。報告的另一位作者弗雷澤(Ryan Frazer)表示,研究發現原住民這個身份可以在網上觸發出不少的欺凌情況。他說,受訪者當中最常聽見的種族歧視情況為:假如他們的本身膚色較淺,便會被網民攻擊、指他們假扮原住民;而一些較容易被人認出的原住民,則較常遭遇如先入為主形式的種族歧視或人身攻擊。

話雖如此,超過七成被訪者認為,社交媒體是一個很好的平台,認識其他族群及傳承文化習俗。卡爾森教授說,這個情況在塔州尤其明顯。她說,在塔州有一個族群,透過一個私人Facebook群組傳承他們的獨特語言,甚至嘗試尋找一些已流失的語句。他們使用私人群組,只有有興趣的人才會加入;這個群組便成為一個平台,讓他們安全地進行交流、發展他們的言語技巧、學習族裔語言及族群文化。

另外,對於悼念亡者的文化習俗,使用社交平台的原住民對此的意見各有不一。有部份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是一個較為現代化、較為新式的渠道,讓他們哀悼長輩的離世、表達對失去他們的傷感之情。但有人則表示,在此過程中,有一些使用社交媒體的人士卻未有遵從一些與亡者有關的傳統習俗,例如不可發佈死者的照片。

在參與政治討論或活動方面,報告顯示接近八成受訪者承認自己在網上有積極參與政治。弗雷澤表示,涉及政治的活動及討論大部份都在Twitter上進行。他說調查結果顯示,Twitter依然被用在政治目的,用在參與時事討論、宣傳政治活動、提高社會對社會問題的認知。

最後,昆士蘭科技大學數碼媒介研究中心的布朗斯(Axel Bruns)教授表示,近年出現了不少計劃,鼓勵原住民多使用數碼媒體。他舉例,一個在2012年創辦、名為「Indigenous X」的計劃,讓不同原住民人士輪流管理一個Twitter帳戶,讓他們親自與公眾講述自己的故事。布朗斯教授說,這個計劃的原創性獲得全球各地的認同。他說,知道這個計劃被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群視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計劃。他說,在其他擁有原住民社區的國家,如加拿大,都有學者正在密切注視「Indigenous X」計劃。他說,這些學者都表示,這個計劃實在有不少值得學習的地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