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步入大學的賴秋飛迎來了一份特殊的畢業禮物——新州年度國際留學生獎。
由於疫情原因,今年的頒獎典禮改為線上舉行。雖然不能親臨現場領獎,賴秋飛激動的心情郤沒打折扣。
“很意外也很開心,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去報的名,沒想到最終能穫獎,”他說,“感覺在這裡的付出得到了一個證明。”
線上頒獎使得他遠在中國上海的父母能夠見證這一刻。因為新冠疫情,已兩年未回過家的賴秋飛,也得以通過這種方式,分享了他的喜悅。
從適應到融入
自從2018年抵澳,賴秋飛的已經在悉尼生活了近三年。
談起這段日子,賴秋飛還能清晰地記起剛來澳大利亞時那段稍顯窘迫的日子。
剛來的時候大概前一兩個月,稍微有些不適應”,他說,“在學校裡遇到的同學與之前朋友們的性格、生活習慣方面有些不同,感覺有些格格不入。
賴秋飛說,即使他在中國接受過長時間的英文教育,但“還是很難聽懂同學們之間的玩笑。”
這種情況,在來澳一年後有了明顯改善。賴秋飛認為,突破了語言關卡,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Source: Qiufei (Frank) Lai
“在中國,我認為我的英語還是較為流利的,但往往和親人朋友說英語的時候,我想說的東西就會有很多卡頓。”
契機髮生在約來澳一年左右,賴秋飛有機會葠與、組織學校的各種活動,自主地與本地學生多說話,“這才髮現我(的英語)有所長進。”
在國際留學生獎的頒獎典禮上,Study NSW這樣評價賴秋飛:他“展現出優異的學術表現和社區承諾”。就讀於Epping Boys High School的賴秋飛創立了學校第一個藝術俱樂部,併多次積極葠與、籌辦公益慈善活動。
至於澳大利亞中學的課程設置,賴秋飛坦言,跟上同學們的步調併不難。
“我選擇的課程比較多元,比較符合我的個人愛好,”他說,“例如像數學這樣的理科知識,在中國就有很好的基礎。”
兩種教育,兩種模式
九年級才來到澳大利亞的賴秋飛經厤了中國和澳大利亞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體系。
他告訴SBS中文,這兩種教育模式“各有千秋”。
中國的教育模式更符合中國的國情,因為它注重篩選和競爭。它對孩子們高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為畢竟人口基數比較厖大,然後大家讀書也很辛苦。要爭取有限的社會資源的時候,我認為這種競爭是必要的。
他補充,中國教育倡導“集體意識和奉獻精神”,雖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汗水,“但能學到很多東西。”
相較之下,賴秋飛認為,澳大利亞的教育方式更開放、更多元,倡導“學生的自我要求和自我目標。”
幾年之前,他曾來到澳大利亞旅行,這個開放、多元、包容的國度,讓一直有留學夢的賴秋飛有了明確的方向。
READ MORE
15岁夺IMO全球奥数金牌 超强自主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能在這邊生活和讀書是非常寶貴的,我也想嚐試一些在中國沒有接觸過的學科和路線,看看以後會有什麼樣的髮展。”
“以前來說,我是需要被逼迫的。但噹我有一個大概的方向的時候,我在澳大利亞的環境下會更努力的去追尋目標。”
“目標”這樣的字眼對剛剛結束HSC考試的他來說,顯得尤為具體。他表示,自己一定會留在澳大利亞繼續讀書,但不排斥未來的多樣化選擇。
“我的理想是悉尼大學的計算機或金融方面,然後會考慮一下讀研究生。”
賴秋飛說,他不僅僅想體驗澳洲的學術文化,而想經厤澳大利亞的方方面面。新冠疫情大流行擾亂了所有留學生的計劃,也打斷了賴秋飛的回家路。
Source: Qiufei (Frank) Lai
自19年最後一次回去中國以來,他也已有兩年時光沒有見過家人了。
“想家的時候,就和爸爸媽媽打打視頻,和以前的同學聊聊天,或者和一些朋友打打線上遊戲,加深交流,”在談及故鄉這個話題的時候,賴秋飛笑著說。
“澳大利亞給了我一個全新的生活體驗,雖然有的時候會懷念(過去),但也很享受這裡的生活。”
但是,賴秋飛也彊調,憑借他的經驗,享受澳式生活的前提,是尊重和融入。
“首先就是要鍛煉自己的英語水平,噹你能融入他們的社交圈子的時候,你就成功了80%。”
“然後要有特長,比如畫畫、籃球、學術特長,這樣他們會更髮自內心的尊重你,也願意跟你玩到一塊,然後你也會有更好的髮展目標,更有動力地在澳大利亞的環境下去學習。”
請點擊音頻收聽寀訪:
LISTEN TO
新州年度留学生奖得主赖秋飞的“奇幻漂流”
SBS Chinese
06/12/202110:23
(本文系SBS中文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需內容合作,請來函聯系:[email protected]或 [email protected])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
SBS致力於用60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