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復原】外出用膳如何保持安全?

In a German Restaurant, the Sommelier Lifts His Mask to Smell the Wine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餐廳或咖啡室過去都一直是其中一個小規模集體感染的源頭。


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目前正逐步放緩,不少人都開始重新外出用膳。究竟我們外出用膳的時候應注意什麼?而餐廳食肆又可採取什麼措施保護食客安全?


要點:

  • 餐廳食肆一向是一個相當容易出現集體感染的地方
  • 食客及食肆均有責任保持環境清潔衛生
  • 時刻緊記,若身體不適應留在家中切勿外出
2019年新冠病毒是一種透過患者飛沫而的病毒。當受感染患者呼吸、咳嗽或打噴嚏時,飛沫落在其他人的眼睛或被吸入,則有機會令其他人染上病毒。

飛沫可在停留在物件表面並存活,若人觸摸物件表面然後觸摸臉部,亦有可能因此感染病毒。

在疫情肆虐期間,不少集體感染個案均是與外出用膳有關;在部份情況下,是餐廳的空調系統,將患者的飛沫傳播到附近食客身上,因而亦受到感染。

有研究人員因此建議食肆等場合改善餐廳內的空氣流通,並盡可能隔開食客就坐的位置。
中央昆士蘭大學環境健康高級講師表示,在一間餐廳的環境內,食客接觸細菌或病毒的機會是相當高。

進入餐廳前,若餐廳門柄曾經被一名受感染患者接觸,觸摸門柄然後接著臉部就可能因而令人感染病毒。

或者,食客坐下時,若接觸表面存在細菌的座椅、餐桌、菜單、餐具等,然後觸摸臉部,亦有機會感染病毒。

而侍應為食客點餐的時候,很大機會會進入食客的「呼吸空間」,一般是身體的範圍;若侍應本身感染病毒但未有出現任何症狀,病毒亦能透過其呼吸傳播或落在餐桌上的餐具表面。
好消息是,病毒是

但當食客前往洗手間,觸摸門柄及其他物件表面,亦令自己再次暴露於感染風險;如廁後應立即使用肥皂洗手,為時最少20秒。然而,若未有徹底抹乾雙手,,觸摸物件表面又再次令食客有機會感染病毒。

支付帳單的時候,一些人選擇避免使用現金以防止感染,雖然目前無證據顯示接觸硬幣或鈔票將令人感染病毒;至於使用信用咭或銀行咭付款,卻可能在輸入密碼時無意間令手指接觸到細菌。
washing hands
Source: Pexels
布里克內爾說,食客在前往餐廳或咖啡室時可採取多個措施保護自己免受感染。

首先,要定期徹底清潔雙手。若沒有肥皂及清水,就應使用酒精搓手液。觸摸過現金或其他物品表面、進食前和如廁後,都應清洗雙手或使用酒精搓手液。亦應避免觸摸臉部或擦拭眼睛。

另外,亦應與有密切聯繫以外的其他人保持至少1.5米距離。若可行的話,應坐在室外,因為病毒

最後,亦可考慮使用非接觸式銀行咭或信用咭,避免輸入密碼的需要。

為避免感染他人,若出現任何病徵或懷疑自己曾與確診者接觸,應留在家中。
至於餐館及咖啡室,亦應遵照一些規則保持安全,包括合理地將顧客座位隔開,讓各人保持互相之間1.5米的呼吸空間距離,同時亦避免空調系統所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

雖然新冠病毒似乎並非透過空調系統傳播,但空調系統確實可加強室內空氣流通;亦即意味飛沫可能有機會傳播至超過1.5米的距離,有效隔開食客將能減少食肆或咖啡室內的人數。
Restaurant
Source: Pixabay
,有不少本身空間較小的食肆,使用塑膠屏障分隔食客,以減少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風險。但若空間足夠,則不應以此作為正確分隔食客的替代方法。
另外,餐桌、座椅等需要顧客使用前後使用進行消毒。

餐具不應長期放在餐桌上,必須在廚房內適當存放以防止受污染,並連同食物一起交到食客手上,用後亦應照常進行清潔及消毒。

所有經常被接觸的表面亦應定期進行清潔消毒,包括門柄、雪櫃、冰櫃門柄、水龍頭、燈制、扶手、密碼鍵盤、輕觸式屏幕等。

最後,員工必須在任何時間與食客保持安全距離,若出現呼吸道感染徵狀或懷疑自己曾經接觸確診患者則不應被容許工作。
A study undertaken by The Metro newspaper has found McDonald’s touchscreens in the UK have bacteria including faeces on them.
Source: Getty Images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聯邦政府推出的追蹤新冠病毒的應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