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犯罪學研究所分析2012-13年及2013-14年度全國兇殺案後得出的最新趨勢報告顯示,出現兇殺案的比率是近25年來最低。按照調查的定義,「兇殺案的發生」是指涉案人被當局起訴謀殺或誤殺。數字顯示,發生兇殺案比率已由1989-90年的每十萬人有1.8宗兇殺案,下跌至2013-14年的只有一宗;比率亦由2005年開始連續錄得下跌。
同時,發生兇殺案的數字亦正在持續下跌。在2012-13年至2013-14年度期間,全國共發生487宗兇殺案,涉及512名受害者及549名罪犯。若與其他民主國家相比,澳洲發生兇殺案的比率與英國差不多;在2011年,英國每十萬人有一宗兇殺案,同年澳洲則有1.1宗。至於其他民主國家,美國屬於最危險(4.7宗),而瑞典則只有0.9宗。然而,根據聯合國全球兇殺案研究報告作出的估算,澳洲的比率實際上遠低於全球平均比率(每十萬人6.2宗)。2012年,全球兇殺案比率最高的其中數個國家包括哥倫比亞(每十萬人30.8宗)、墨西哥(21.5宗)及南非(31宗)。
而根據犯罪學研究所2013年所進行的調查,針對來自海外人士兇殺案的發生比率亦相當小 - 每年每100萬名遊客只有0.55宗。研究所翻查數據顯示,1994-95年至2009-10年度期間在澳洲發生的兇殺案中,有58宗、共涉及76名來自海外的受害者。澳洲在2018年有920萬名訪客到訪;新州在1999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2,480名遊客中有0.4%人曾經歷襲擊或搶劫案件。
至於按照性別分析,男性及女性捲入兇殺案件的比率亦在多年來逐漸下跌。1989-90年至2013-14年度期間,男性遇害的比率由每十萬人2.53宗下跌至1.28宗,跌幅為49%;而女性的比率則由每十萬人1.36宗下跌至0.8宗,跌幅為41%。根據聯合國在2018年發表有關婦女及女童被殺的統計報告,在2017年全球針對婦女兇殺案的比率為每十萬人2.3宗。
隨機針對女性的兇殺案當然令人震驚且會引起廣泛報道,同時亦令社會擔憂女性外出的安全。但邦德大學(Bond University)犯罪學副教授戈德斯沃西(Terry Goldsworthy)表示,情況其實並非常見。翻查澳洲兇案發生的數據,施襲者及女性遇害者互不相識的情況,較互相認識、熟絡甚至為家人關係的案件,數量相對較少。在2012年至2014年期間,針對陌生人的兇殺案中,只有3%涉及女性遇害者(即184人中只有5人)。同時,在2012-13年度,針對陌生人的兇殺案中有約57%案件在街頭或室外地點發生;比率在2013-14年度跌至41%。
戈德斯沃西副教授認為,雖然女性在公眾場所被陌生人殺害並非常見,但引來傳媒廣泛報道某程度上亦是一件好事,令情況得以引起公眾關注。他認為,社會各階層應透過改善教育、檢討刑罰準則等措施,努力制止針對女性的罪行。但與此同時亦不應忘記,澳洲的兇殺案數字並非正在上升;與其他國家相比,澳洲依然是一個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