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 11 月 14 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自 1991 年起設立,旨在喚起全球對糖尿病危害的關注。而在澳洲,統計數字顯示 150 萬人,佔總人口 5.5%,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定義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異常疾病,由於體內缺乏或功能不全的胰島素,導致對糖類的利用能力減低,甚至完全無法利用,從而造成血糖升高。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會被分解為血糖,這種糖釋放到血液中,引起血糖上升,進而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提供細胞所需的能量。
然而,由於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無法有效利用,因此血糖升高。當血糖超過腎臟的負擔時,糖分就會經由尿液排出,這就是為什麼稱之為糖尿病的原因。
糖尿病也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如果父母都患有糖尿病,下一代患糖尿病的機會將增加 75%。
糖尿病類型
糖尿病按其成因及病徵主要分為三類: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是因自體免疫或病毒等問題造成先天性胰島素缺乏所引起的糖尿病。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因先天缺乏胰島素,必須透過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身體的糖分代謝,避免酮酸中毒。
第一型糖尿病最常見於幼兒,主要發病於剛出生至10歲左右,但也有可能在成年才發病。
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成人階段才因遺傳、不當生活習慣等因素而誘發的糖尿病。
這是最常見的糖尿病型態,通常是由於某些身體狀況,如肥胖或其他疾病,導致胰島素無法發揮作用,使得身體處於高血糖狀態。如果身體缺少肌肉或脂肪過多,都會導致嚴重的胰島素阻抗問題,因此第二型糖尿病最需要注意的是「體重控制」。
第二型糖尿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高峰發病年齡集中在 40-60 歲之間。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懷孕時卻出現高血糖的現象。
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婦在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懷孕過程中首次被診斷出現高血糖現象。懷孕期間出現高血糖的情況可能是由於內分泌失調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後遺症可能增加患上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
糖尿病成因:
- 肥胖(BMI ≥ 23kg/m²)
- 缺乏體能運動
- 年老
- 高血壓
- 血脂異常
- 吸煙
- 曾有妊娠糖尿病
- 患有內分泌和胰臟相關疾病
- 服用類固醇藥物
糖尿病症狀
- 經常口渴
- 小便頻密
- 食慾增加
- 體重下降
- 容易疲倦
- 皮膚瘙癢
- 視力模糊
- 傷口癒合速度減緩
- 足部有刺痛感
糖尿病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血糖過高或過低,嚴重者可能導致昏迷。
慢性併發症: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中風。微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如腎衰竭、視網膜病變、白內障及青光眼。足部周邊血管及神經系統病變,導致腳部感染、潰瘍、壞疽,可能需要截肢。
是否一定需要注射胰島素?
林教授指,糖尿病者並非一定需要注射胰島素。他的糖尿病病人中,只有5-10%病人需要注射胰島素。
現今生物科技先進,糖尿病的治療並不困難,治療分為口服降血糖藥和針劑注射兩種。對於口服降血糖藥,醫生會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對藥物的反應以及血糖控制情況,決定如何使用藥物。針劑藥物包括胰島素和新一代降血糖藥品。
至於是否使用胰島素取決於病人的實際情況。對於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由於無法自行製造胰島素,因此是必須的。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雖然不一定需要使用,但在不同的病人和病情下,胰島素可以擔任治療中的先發、中繼和救援角色,與不同的藥物和生活習慣結合進行治療。
林教授提醒,改變飲食習慣,控制體重,非常重要。
詳情請收聽這集【健康快樂人】。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