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雙元博士說,再往後從儒家開始,在儒學指導思想之下,中國的英雄邁向了精忠報國、舍身取義,舍小我成大我。直到今天,這種“英雄”的定義在中國文化中沒有大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方則慢慢進入了神話、人性與神人結合,以追求個體自由為中心的英雄觀念併沒有改變。
對於謝欣提出的,刑天這樣的形象為何沒有被定義為英雄?呂布為何不能被定義為英雄?史雙元老師對應《三國》、《水滸》、《西遊記》中的人物角色一一給出了非常詳儘的答案。
陶敏博士則結合噹下,把對英雄的理解投射到了類似體育、商業這些更廣闊的領域。其中,很有意思的帶出了“體制內的英雄”這樣一個話題。
但是,最終兩位學者都認為,社會最後的髮展應該是消滅英雄,實現公平、合理的正常社會。
歡迎收聽SBS中文普通話文化時評欄目《“英雄”有沒有保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