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華療養院從事長者家居服務的李釗浩(釗哥)在接受【我不是名人】環節訪問時指出,封鎖令下對工作的改變不大,但他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卻有不同的體會。
釗哥指,改變是在預防措施上多花工夫、原本帶長者出門的活動必須改為其他內容、又或者因為他不能進入受特殊限制的政府管轄區域,而需要作特別的安排。但釗哥認為,最大的改變是他對工作的意義有全新的體會。
「在疫情下,長者的心理健康會受到很大影響,因為他們不能出門、會更容易變得苦悶,他們在仍然能行能走的階段,往往希望有人能帶他們去吃東西,但連這些活動現在也沒有了,令他們的心情會變得更差。」
「所以,我們更加需要給予他們正能量,與他們多些交談,讓他們知道外面發生甚麼事,這對長者變得十分重要,讓他不會覺得好像是世界未日。我們亦要反思自己如何能把工作做的更好,以讓長者安心知道,我們提供的服務不變。」
其中一個例子,是雖然釗哥並不住在受特殊限制的政府管轄區域,但為了讓長者安心,他亦每個星期自發進行新冠病毒測試。
他認為,雖然服務的工作對很多人是「手扳見眼」的工夫,但對他服務的長者而言,等待釗哥的服務,已變成他們在封鎖令下,每日最期待的事情之一。
「我完成工作後,他們會問:『阿釗,你幾時再來?』我就會向他說:『你先睡一覺,明早你又會再見到我。』」
READ MORE
機場專護為圓夢飛逾卅年 重披護士袍80歲疫下不言退
另一方面,在同一機構的長者社區活動中心工作的曾姑娘則指,雖然在新州的封鎖令下,長者的社區活動中心要暫時關閉,但他們的工作量反而大增。
「自從六月政府公布新一輪封鎖令而來,我們就將所有活動放於網上進行,為長者提供群體的活動,例如我們每日會用網上形式,帶長者做兩次運動,之後亦會用電話進行關顧的工作。」
而網上活動的方式,對參與的長者與員工們均帶來新的挑戰,有時甚至會變得手忙腳亂。
「有時如果打風影響網絡的質量,有時一斷線我們又要重新聯絡長者,他們亦會很緊張擔心網絡連不上,我們又要馬上連聯他們以致他們能安心。」
「所以我們亦一定要有兩個人帶活動,一個負責照護長者的安全,因為他們往往是一個人在家中,所以我們要確保他們坐穩、不會踫到其他障礙物,要確保他們不會做出危險動作及穿好鞋等。另一個人,就要確保一旦斷線時能再接駁得上。」
「因為其實(對於科技)我們也不是太專業,所以亦要不斷去學,幸好長者們一般都會接受我們技術上的不足。」
雖然不時會出現這種「有驚無險」的場面,但對曾姑娘而言,幫助長者保持運動對他們有重要的作用。
「好多長者他們晚上睡覺時會容易抽筋,若果他們早上做了運動,能夠保持足夠運動量,晚上就可以睡個好覺。」
作為身處其中一個受關注政府管轄的居民,曾姑娘一度需要每三日進一次新冠檢測,加上疫情下與同事面對面的機會減少,亦令她的工作上難度大增。不過,除了長者的笑容外,她每日上班的另一推動力,是後方同事的支援。
「後方的同事真的很好,前線若有任何問題與需要,只要我們提出要求,他們就會幫你解決,亦令前線工作人員減少恐懼。而在有後方的同事支援下,大家也能共心合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READ MORE
傳統移民路行不通 港人辦澳洲「全球人才簽證」極速獲批
澳華療養院的康樂活動主任陳許美嬋姑娘亦向節目組表示,為了讓住院的長者在沒法外出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享受等同於「戶外活動」的體驗,他們每日亦要花盡腦汗,在活動安排上找尋替代方案。
「例如,我們會為他們進行網購,做法是,我們會用大電視向他們展示一些產品,讓長者選購,之後,我們會為他們登記,再代為購買。貨品到了之後,我們亦會找一個日子,將他們已預訂的產品向他們展示,再以模仿實際買賣的方式將貨品賣給他們,令他們雖然不能外出,但仍然能夠有『想買甚麼、就能買甚麼』的感受。」
隨著新州疫情反覆,陳姑娘及同事在這段時期內,亦要花更多時間為院內長者進行心理輔導。
「長者自己會聽新聞,我們亦有義務將院外發生的事告訴他們,有時他們或者會聽外面某間老人院出現疫情爆發,他們會更加憂慮。因此,我們亦需要特別在情緒上向他們作出額外支援。」
「同時,亦會向他們灌輸更多正確的健康資訊,包括要注重個人衛生、要勤洗手、早睡早起及吃得健康等,讓他們知道要令自己強壯起來就不會這麼容易染病。」
陳姑娘又表示,在鎖封期間,除非作出特殊的申請及安排,否則護老院謝絶探訪,不過,他們亦明白在無法探訪下,家人與長者會特別難受,因此,院方亦額外安排了兩名員工幫助長者與家人聯絡。
「例如,他們會用Facetime等視象會議軟件幫院內長者與家人聯絡,以視象方式見面,起碼可以讓家人得知長者目前的情況,因為老人家往往都不會用智能電話及視頻,因此兩名工作人員就可以成為他們的幫助。」
「兩人亦會每日為長者拍照,並將他們每日參與活動的照片向家人發送,讓對方得知老人家在院內仍然是安全。」
更多訪問詳情,請收聽足本錄音。
READ MORE
【左右為難】新州熱點報檔東主:想關門都唔得壓力快爆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