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建築師貝聿銘逝世 終年102歲

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在美國曼哈頓家中逝世,終年102歲,他的代表作品是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Architect I.M. Pei smiles during a tour of the Jacob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 March 14, 1986, given by Marion Javits, wife of the late New York Senator, who the building was named after.  Pei designed the 1.9 million square foot structure. (AP Photo/GPB)

Architect I.M. Pei (AP Photo/GPB) Source: AP

他的兒子貝禮中向《紐約時報》表示,父親貝聿銘在當地時間星期四 (5月16日)去世。

貝聿銘1917年在廣州出生,早年在香港生活,1927年移居上海,18歲赴美國留學,先後在麻省理工及哈佛修讀建築,1954年入籍美國。

這位世界級的建築師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1970年日本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香港中銀大廈、及美國華府國家藝廊東廂(National Gallery East Building, Washington, DC) 等。

貝聿銘曾說過,玻璃金字塔是他建築師生涯中最困難的一項作品,而他想在不損害周遭博物館傳統感的狀況下,創造一個現代感十足的建築。

這座高達21公尺的建築以玻璃與鋼鐵為主構造,但落成時曾因太過創新,法國民眾無法接受。當時法國媒體批金字塔根本是「迪士尼樂園的一部份」,環保團體則戲謔金字塔應該蓋在沙漠上。

2008年他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說過,當代建築傾向在某方面帶入現代感,曾對此感到疑慮,卻沒有被纒擾太久拖累創作。因為他說自己了解到時代變遷,正如大家都經歷著這些改變,並表示不會忘記初衷,一棟能永久存在的建築必須有根本。

他的作品多達70多件,並獲得無數的建築獎項,1983年取得「建築界諾貝爾」之稱的普立茲克建築獎。領得的10萬美元獎金設立了助學計畫,幫助中國建築師赴美深造。

1990年退休之後,在80多歲高齡時仍有參與盧森堡及卡達等地的建築計畫。

他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設計建築,強調光與空間的結合,留下「讓光線來作設計」的名言,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

分享
Published 17 May 2019 8:30pm
Updated 21 February 2020 4:40am
By Ida Che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