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在派兵入侵伊拉克幾個月後,時任總理何華德 (John Howard) 的內閣,曾商議如何遣返逃離衝突的難民。
- 內閣文件顯示,政府當時在考慮伊拉克當局何時能接收難民。
- 當時伊拉克正處於全面爆發內戰的邊緣,流血衝突持續數年罹難人數才達到高峰。
國家檔案局公開的2002-03年的內閣文件顯示,在派兵入侵伊拉克幾個月後,隨著該國全面陷入亂局,何華德政府商議如何「自願或非自願」遣返因衝突引致的難民。
有多份2003 年的內閣文件,事隔20 年後一一公開,披露當年事件,並對時任總理何華德令澳洲捲入戰爭的動機,提供了有限度的資料。
時任國防部長希爾 (Robert Hill) 承認,對於伊拉克有一個穩定的政府、有能力在短期或中期內處理難民回國,並不感到樂觀。
文件對前總理何華德(右)參與由美國及其時任總統喬治布殊(左)帶頭入侵伊拉克的動機,提供有限度的資料。 Credit: Getty
然而,文件的確顯示,2003年6月,伊拉克正處於全面爆發內戰的邊緣,何華德內閣已經在商議,未來如何將逃到澳洲的伊拉克難民遣返回國,無論他們願意與否。
2003年3月,澳洲派兵加入美英聯合部隊,何華德與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殊、英國首相貝里雅,皆聲稱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 (Saddam Hussein) 擁有大殺傷力武器。
儘管何華德堅稱,根據當時的情報,出兵是正確的決定,但後來發現這講法是錯的。
內閣會議後數年,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數才達到高峰。 Source: Getty, AFP / Odd Andersen
同年6月,內閣在承認伊拉克有「持續安全問題」的同時,也考慮過「穩定」的伊拉克當局,是否即將有能力並願意接收那些逃離戰爭的人。
內閣會議記錄稱:「新的管治安排,可能為暫時解決在澳洲尋求庇護的伊拉克人的情況,逐漸提供機會。」
因此,澳洲需要作出安排,允許伊拉克人在當前安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自願返國,並在適當的情況下非自願返國。內閣會議記錄
內閣會議記錄
內閣亦會「考慮研究」向伊拉克當局提供「適度的技術援助」,以協助這進程。
對移民採取強硬立場,包括增加離岸拘留的規模,是何華德贏得選舉的關鍵。在 2001 年大選前夕,他決定派出特種空軍 (SAS) 部隊,阻止載有433 名難民的挪威船隻「坦帕號」(Tampa) 抵達聖誕島。此舉被認為是他獲勝的一個主要因素。
伊拉克駐澳洲大使館於2003年關閉,但在伊拉克臨時政府的領導下,於翌年重開。
何華德對移民問題的強硬立場,包括「坦帕號」(Tampa) 事件在內,到 2023 年已經成為他的政治形象核心。 Source: AAP / Dita Alangkara
伊拉克死亡人數年後才達高峰
商議伊拉克難民問題的內閣會議,在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宣佈伊拉克的「任務完成」之後數星期舉行。
他說:「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戰行動已經結束。在伊拉克的戰役中,美國和我們的盟友得勝。現在,我們的聯盟正致力於保護和重建該國。」
事實證明,這樂觀講法有誤導成份。
商議伊拉克難民問題的內閣會議,在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宣佈伊拉克的「任務完成」之後數星期舉行。
前國防部長希爾表示,對於遣返難民的討論並無特別記憶,但承認在 2003 年 6 月,沒有理由對局勢穩定持樂觀態度。
他說:「(入侵)三個月後,事情就陷入了困境,伊拉克要實現穩定和可預測情況並不容易。」
「『聯盟臨時管理當局』 (Coalition Provisional Authority) 當時忙於解散伊拉克的政權,自然意味著真空狀況。」
流血衝突持續三年才達到高峰,平民死亡人數在 2006 和 2007 年為最多。
何華德則繼續執政至下一年的年底。
由美國管理的過渡政府「聯盟臨時管理當局」,已經解散了伊拉克軍隊和情報部門,這決定使大約 50 萬名軍人在一夜之間失業。
許多人不但沒有協助制止叛亂,反而積極加入其中。
會議前幾個月,伊拉克軍隊解散,助長了叛亂,後來更演變成自稱為「伊斯蘭國」( Islamic State)的組織。
他說:「我不記得了。我肯定曾經講過:『這是政策,發生了甚麼事?』」
一名主要的退役陸軍參謀長,後來指解散軍隊是「極大的戰略錯誤」,導致叛亂活動不斷壯大。
許多當時被免職的前軍事和情報官員,後來在自稱為「伊斯蘭國」( Islamic State)的組織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該組織在 2013 至 2014 年間,以殘酷手段統治其佔領的伊拉克和敘利亞大片地區。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