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人工智能會扼殺我們的創造力嗎?

專家指出,雖然人類創造力與人工智能AI驅動的創造力之間有一個關鍵區別:後者並非源自於思維與世界的演化衝突,但如果我們不開始重視並保護使我們成為人類的特質,人工智能可以令人類失去創造力。

1.jpg

Source: Getty / Getty Image

毫無疑問,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產生新文字、圖像和音頻的能力,正在動搖創意工作。

在美國劇作家協會(Writers Guild of America)持續已久的罷工,一個核心的癥結就是該協會要求只能將人工智能作為研究工具,而不是取代其成員。

對許多創意人才來說,有了人工智能,似乎更難謀生了。 然而同時,人工智能工具也常被視為提升人類創造力的跳板。

Anthropic的聊天機器人 Claude、OpenAI 的 ChatGPT 和 Dall-E 3 等技術提供了吸引人的創意體驗。 這些工具能否幫助我們作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物種生存和發展? 還是它們會敲響我們所知創造力失去的喪鐘?

創造力是甚麼?

認知科學專家博登(Margaret Boden)在其《創造性思考》一書中,區分了人類的兩種創造力。

當一個人第一次思考某件事時,心理或個人(p型)創造力就會產生,即使其他人之前已經分別思考過。 一個例子是,兒童意識到水可以有任何形狀。

從本質上講,p 型創造力就是學習一些有用的東西,並在過程中與他人的想法同步。

另一方面,歷史性創造力(h型)是指當個人思考從未思考過的事情。 一個例子是阿基米德(Archimedes)在洗澡時的「頓悟」時刻,據說這促使他發現了浮力定律。

一個人的創造力對其他人的思維產生的影響越大,其留下的遺產或影響就被視為越重要、越持久。
這就是為甚麼西澳西北金伯利(Kimberley)的旺吉納(Wandjina)岩畫、荷馬(Homer)的《伊利亞德》(Iliad)、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格爾尼卡》(Guernica)、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的《流水別墅》或稱《落水山莊》(Fallingwater House)和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奇蹟年(Annus Mirabilis)論文,都被認為是傑出人類留下的傑出作品。這些偉大創造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繼續塑造我們的思維。

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屬於任何一類

人工智能顯然具有促進p型和h型創造力的潛力。 它可以帶領我們深入了解生物學、歷史和數學,幫助我們創建可能有用或引人思考的文字和圖像。

但是,人類創造力與人工智能驅動的創造力之間有一個關鍵區別:後者並非源自於思維與世界的演化衝突。

人工智能模型不包含現實。 它們依賴於數資料的複雜統計抽象。 這限制了它們在現實世界中的創造的意義,也限制了它們產生「我找到了/我發現了/我成功了」的驚喜歡呼時刻的能力。

為了將人工智能驅動的創造力與傳統創造力區分開來,我提出了一個新的術語:通用創造力,或g型創造力。 它正式確定一個事實:雖然人工智能模型能夠引發新的思考,但它們受制於它們所訓練的基礎資料。
SBS
Source: SBS

存在哪些風險?

我們可以預料到,在未來,g型創造力將會大幅增加。 危險在於,我們對人工智能的日益廣泛使用,可能會導致我們的思維過於相似,導致認知多樣性的減少,增加文化緊密度,傾向於遵循相似的規則和價值觀,對異己觀點和多樣性較不寬容。

在人口層面,這將成為創造力的殺手。

威脅不僅僅是人工智能生成的電影、電視、書籍和藝術。 未來,我們居住的房屋、駕駛的汽車(或不必駕駛的汽車)以及共享的公共空間將由人工智能塑造。 在日益相似的環境和體驗的壓力下,我們的思維可能會變得同質化。
這種相似性會進一步使我們面臨通用化螺旋的風險。 人工智能模型是根據我們創造的內容進行訓練的。 因此,我們在g型創造力中使用人工智能越多,我們的內容就會變得越普通——而由於這將用於進一步訓練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輸出的內容也會變得越來越普通。

雖然這對某些專業任務可能有用,例如一致地解釋法律,但考慮到通用化螺旋可能導致的奧威爾式(Orwellian)政治經濟學,是令人擔憂。

能否在享受人工智能的同時保護創造力?

平衡和協調人類創造力與人工智能之間的關係,並不像定期去大自然散步那麼簡單,儘管這可能會有所幫助。

生成式人工智能很可能是一項轉型技術,可以與印刷機或蒸汽機相媲美。 這樣的變革巨輪很難抵擋;我們集體被捲入了它們所引發的改變、不確定性和疏離感。

我們這一代中最優秀的人已經放棄了其他追求,開始嘗試建立和使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模型。

我們要保持真正的創造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護人類,並優先考慮人類而非人工智能。

知識產權法律是關鍵。 任何進一步推動賦予人工智能法律主體地位的舉措——例如允許人工智能享有「合理使用」權,在受版權保護的資料上進行自我訓練,或將版權適用於人工智能輸出——都將侵蝕我們的創意體系,並有可能導致人類創造力面臨通用化螺旋的風險。

本文作者: Cameron Shackell
Sessional Academic and Visitor, Schoo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28 September 2023 7:14pm
Source: The Conversatio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