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唐人街躋身雪梨五大旅遊熱點 為何仍顯得冷清和衰落?

雪梨唐人街是本地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但這裡的社區和商舖卻在掙扎求存。

A bright red Chinese ceremonial gate is flanked by stone lion statues on both sides.

雪梨唐人街的標誌性牌坊,目前正在修葺翻新當中。 Source: Supplied / Will Jones/City of Sydney

儘管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如今都被視為美食和旅遊景點,但西雪梨大學(WSU)文化與社會研究所的研究員黃慧華(Alexandra Wong)表示,很多唐人街,包括雪梨,最初是作為「躲避種族歧視的避難所」而建立的。

早在1818年,中國人就來到雪梨。到20世紀20年代,禧市(Haymarket)成為本地華人的社區中心。他們在這裡買賣、打麻雀、社交、進行宗教活動、觀看武術和戲曲表演,並將錢寄回家。

在這裡被正式稱為唐人街之前,曾是澳洲多達三份之一中國移民居住的地方。
唐人街成為澳洲多元文化的象徵。
隨著旅遊業興起,唐人街附近建立了中國花園誼園,這也恰逢白澳政策結束。1980年,唐人街豎立了標誌性的牌坊。

改造取得了成效,自此以後,旅遊業成為主要推動力——到1990年,唐人街已成為雪梨十大旅遊目的地之一。

根據新州旅遊局(Destination NSW)的數據,2023年,遊覽雪梨的國際遊客,有43%參觀了唐人街。截至2024年9月,唐人街是雪梨第五大最受歡迎的目的地,吸引了超過300萬過夜的國際遊客。
Table showing the top five most visited tourist destinations in Sydney.

強烈的歸屬感

儘管唐人街已將重點轉向旅遊業,但仍對許多澳洲華人保持著無形的吸引力。

35歲的Kevin Cheng出生於台灣,3歲移居澳洲,在雪梨西北區伊士活(Eastwood)長大。他表示,唐人街對他來說並無特殊意義,直到大學畢業後,因為對澳洲華裔歷史感興趣,才讓他有了新的視角。
了解澳洲華人的悠久歷史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大的啟示......我在學校沒有學過這些。
「我從未為自己的身份而苦惱過。但我從未想過,身為澳洲華人,或者更廣泛地說,澳洲亞裔,會有一個屬於我們的地方……我們會有如此強烈的認同感。

他也說不清為何唐人街會讓他有獨特的歸屬感。「這種感覺很強烈,我說不出來那到底是甚麼。(但唐人街)有著歷史和意義,我認為對我來說,這是非常強大和有影響力的。」

西雪梨大學的澳中藝術與文化研究院韓晶表示,唐人街的悠久歷史使其有別於車士活(Chatswood)、寶活(Burwood)和好市圍(Hurstville)等其他華人區。

「這裡有文化遺產(建築和牌坊),所有這些東西都無法取代,也無法被取代。」
A brightly lit shopping district with a sign reading 'Burwood Chinatown'.
寶活中國城被視為新式唐人街的代表。 Source: AAP / Dean Lewins
黃慧華對此表示同意,並表示,為吸引遊客或中國投資而建造的唐人街,例如2014年落成的黃金海岸唐人街,一直難以效仿雪梨的成功。

即使如此,雪梨唐人街也必須在中產階級化和不斷變化的消費趨勢的壓力下繼續發展。

唐人街正在衰落

雖然這裡仍然可以看到大批人群,尤其是在周五的夜市,農曆新年期間也非常熱鬧——但途人很難忽視那些空蕩蕩的商店和看上去很疲憊的餐館門面。

數據顯示,雖然疫情後遊客數量有所增加,但仍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雪梨市政府表示,唐人街對國際學生和遊客的依賴,意味著其復甦需要更長時間,並且落後於中央商務區。

2022年,禧市的活動與2019年相比仍僅為65%。市議會委託對進行的一項經濟研究發現,2022年唐人街物業的空置率非常高,達到18.3%,遠高於市中心其他地區的6.9%左右。而3至5%的比例被認為是「健康的」。
People walk past market stalls.
唐人街逢周五舉辦的夜市人頭攢動。 Source: Supplied
市議會此前在中指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禧市的空置空間將威脅到零售業未來,因為遊客的看法將根深蒂固。」

造成下滑的其他因素還包括來自其他華人區的競爭,這些地區的食品和零售業已經改善。

看到唐人街在疫情期間萎縮,Kevin於2021年6月與友人共同創立了非營利組織「Soul of Chinatown」,協助發起了霓虹燈遊樂場等活動,以吸引市民重返唐人街。
唐人街正在變成一座鬼城...…我們想講述唐人街的企業或組織的故事,這些故事從未被講述過。
Three Asian men standing in front of red Chinese ceremonial gates.
(左起)Hayden Wong、Kevin Cheng和Peter Wong成立唐人街關注組織Soul of Chinatown,支持華埠發展。 Source: Supplied

唐人街如何保持特色?

與雪梨的許多地區一樣,唐人街也面臨「士紳化」(gentrification)的風險。與傳統的貼地氛圍相反,「士紳化」可令城市建築顯得高檔、新潮。

雖然市政府的規劃將禧市和唐人街指定為建築高度較低的「特色區域」,但南部已至少擬建兩座高層建築,包括湯馬士街187-189號擬建50層高的大樓,佐治街和Valentine街交界也計劃建造一座31層的大樓。

附近靠近中央火車站的地方,還計劃建造一個技術和創新中心,包括科技公司Atlassian新的全球總部。

黃慧華相信,這些高樓大廈會讓唐人街與城市的其他部分更加融合,進而削弱其獨特性。

她指,「士紳化」是全球各地唐人街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美國其他唐人街已經因這個原因而衰落,特別是在快餐店、大型連鎖超市等非華人商店和餐廳進駐之後。
唐人街逐漸失去了亞洲風味並逐漸消失;它們變得同質化,成為市中心的一部份。

唐人街的意義

黃慧華表示,唐人街除了有歷史意義、是享受中餐的好去處之外,還為亞洲人在澳洲投資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切入點。

她說,由於華人顧客密集,來自亞洲的外企通常會先在唐人街附近開店,以測試其產品的市場。

由於靠近雪梨科技大學和雪梨大學,這裡也成為「感受家鄉風情」的國際學生的中心。新移民可能將其視為進入澳洲的一個有吸引力的切入點。

「我從一位房地產經紀那裡聽說,很多人剛搬到雪梨時都會住在唐人街地區——可能是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原因,他們在剛定居時會感覺更舒服。」
她認為,唐人街也有利於澳中民間交流:「在政府層面,澳洲和中國的關係下降,但我們可以從社會層面看到,仍然有很多中國留學生,很多中國商店和投資。」

「我認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唐人街仍然發揮著維繫與中國關係的作用。」

唐人街的未來

韓晶教授認為,變化令唐人街的未來面臨挑戰,但同時,如果唐人街想保持吸引力,就必須變化。

這些變化包括接受社區中的年輕人的想法,允許他們「繼承傳統」,又拓展傳統餐廳和商店的業務。
你要允許這種進化,並接受它,而不是說『以前不是這樣的』。
黃慧華表示,唐人街一些業主的後代對經營餐廳不感興趣。關於是否應接納具有亞洲聯繫或特色的創意或創新企業,存在爭議。

然而,從市議會振興策略收集的回饋來看,84%的受訪者認為良好的餐飲選擇有助唐人街的未來發展。

報告寫道:「民眾對以年輕人為導向的特色食品和零售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對城市生活和體驗的追求也與亞洲其他城市類似。」
Artist's impression of a revamped Chinatown with more outdoor seating and lanterns.
雪梨市政府計劃在禧市範圍內增加亞洲特色的燈飾,並拓寬道路、增設行人休憩區。 Source: Supplied / City of Sydney
這就是為何政府考慮將禧市重新打造成夜生活目的地。當局考慮允許企業24小時營業,而2022年的數據顯示,唐人街在下午6至8點之間最為活躍。

市政府也計劃升級公共空間——增加更多的樹木、座椅、照明和綜合公共藝術。也正重新粉刷和修復,石獅子將被花崗岩雕像取代。

市政府也為願意投資翻新店面的企業提供多達6萬元的補助。它還計劃允許出現更多類似於亞洲主要城市流行的霓虹燈標誌。
LISTEN TO
Henry Tsang full.mp3 image

【唐人街牌坊大翻新】建築師顧問解畫:要符合中國傳統文化

SBS Chinese

23/02/202413:10
不過,為了保持特色,狹窄的店面將會保留,這是唐人街建築物的一個不尋常的特徵。政府正在評估是否允許將建築高度從15米增加到45米(約12至13層),這樣翻新時就不需要拆除和合併建築。

韓晶說,唐人街的遺產,包括建築物和建築風格,應該為子孫後代保留。
想想意大利,想想羅馬,『為何這些地方仍如此吸引人?』,因為所有歷史建築和遺產都在那裡。
黃慧華同意並支持市議會為保護唐人街的重要建築所做的努力,包括將位於德信街82-84號的廣和昌公司(kwong War Chong & Company)大樓列入遺產名錄。

她也對澳洲華人博物館充滿希望,認為它能夠保存該地區的歷史,並讓子孫後代能夠參觀。

更現代化的唐人街也會來臨,即將以FoodieVerse形式重新開放的Dixon House是眾多讓人們對這個區域的未來充滿樂觀的項目之一。

「我認為很多人仍在努力保護這個地方。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就會失去一段歷史......不只是對華人,對澳洲也是如此。」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6 February 2025 2:41pm
By Charis Chang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