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到瞓唔著?冬天睡覺保暖妙法你要知

從洋葱式穿衣法到消除對流風,保暖可以有很多方法。

A woman in a white beanie holding her face under a blue doona

冬天保暖的兩大關鍵是保持身體及室內溫暖。 Source: Getty / nicoletaionescu

冬天臨近,許多澳洲人住在寒冷的居所中,。 就,寒冷的氣溫也會對夜間睡眠產生負面影響。

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睡眠科學家Peter Catcheside表示,理想的睡眠體溫是攝氏 36.5 度,比白天的平均溫度低約 1 度,這個降幅意味著睡眠時需要保暖。

他說,雖然體溫在夜晚理應會降低,但環境太冷的話,身體就無法適當地降溫。「當越來越冷,你會開始發抖,無法入睡。」

「人體會透過向皮膚輸送更多血液以散發熱量,或停止皮膚循環,以保存熱量來調節體溫。」

有何方法可以在夜晚保暖呢?

首先保持身體暖和

能源科學家菲耶(Lish Fejer)是社交平台 Instagram 的節能貼士賬戶 其中一名管理員,他對 SBS 新聞表示,第一步是「聽阿媽話」,如洋蔥般多穿幾層衣服。

她解釋,頭、手和腳尤其會流失熱量,因此要遮蓋這些部位,穿上羽絨外套。「讓自己保持溫暖的其中一個好方法,是買一塊電熱毯。」

「暖爐發出的暖氣,會從門窗、裂縫、縫隙和天花板溜走。與暖爐相比,這(電熱毯)耗用的能源非常少,而且暖得多。」

她說,電費通常只是「每小時幾仙」。
A graph depicting the average household's electricity costs by percentage
平均家庭電費開支,約四成屬於暖氣和冷氣。 Source: SBS

其次保持室內溫暖

菲耶表示,消除對流風至關重要,因為對流風會令你感覺室內寒冷4度。「透過建築物外層的縫隙、裂縫和漏洞,你可能會流失高達四份一的昂貴暖氣,基本上你是為左鄰右里供暖。」

她建議使用防風膠紙、發泡膠、透明膠紙、地毯,甚至是泳池用的長浮棒,來阻隔地板和門窗的縫隙。

安裝雙層玻璃窗也能隔絕冷空氣。她說,貼上氣泡墊也可以做到類似的效果。

「基本上,雙層玻璃中兩塊玻璃夾層之間的靜止空氣是絕緣材料,而氣泡墊的每個氣泡裡都有靜止空氣。所以,如果你把它貼在窗上,會加強絕緣效果,就好像一幅窗簾,十分經濟實惠。」
A graph depicting how much it costs to heat a small room in winter
保持小房間暖和所花的電費。 Source: SBS
根據聯邦氣候變化、能源、環境和水務部的數據,一般家庭的電費平均約有四成屬於暖氣和冷氣,這是迄今為止所佔比例最大的電器開支。

消費者權益組織 CHOICE 的能源專家班尼斯(Chris Barnes)告訴SBS新聞,冷暖氣逆循環系統是目前為止

「雖然便攜式電暖爐的售價便宜而且方便,不過,如要在冬季提供同等的熱量,便攜式電暖爐比逆循環空調的電費要高得多。」
A graph depicting how much it costs to heat a  room in winter
保持中房間暖和所花的電費。 Source: SBS
他指,許多人不知道吊扇有助室內變暖,原理是熱空氣向上升。

「打開便攜式電暖爐,同時以反向模式開著吊扇,可以令暖爐的強度減少,使用的功率也小得多,而且與只開著暖爐相比,整個室內的熱量散佈更加平均。」

「你要做的是將室內四周的暖空氣混和起來。所以,反向模式的風扇會將空氣從天花板推回牆壁,從而更有效地混和室內的空氣。」
A graph depicting how much it costs to heat a large room in winter
保持大房間暖和所花的電費。 Source: SBS

持久提高保暖效能的妙法

假如你計劃裝修或興建新屋,你會有更多空間提升房屋的禦寒能力。

班尼斯說,可以的話,應該考慮對地板、牆壁和天花進行隔熱處理。「窗簾的確會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安裝合適的百葉窗或窗簾,有助保持冬暖夏涼。所有這些裝置,在夏天和冬天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菲耶說,在澳洲的冬季和夏季,坐南向北的窗戶和屋簷十分重要。「屋簷就像窗戶上方的小陽台。屋簷的存在非常重要,當烈日當空時,屋簷能夠阻擋陽光照射在玻璃上。」

「到了冬天,太陽處於空中較低位置時,剛好照在屋簷下,可為你提供免費的暖氣。」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27 May 2024 12:13pm
By Madeleine Wedesweiler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