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事(3月18日)

以下為2022年3月18日(星期五)的詳盡新聞內容。

Civilians follow a humanitarian corridor from the besieged city of Mariupol, Ukraine, on 17 March, 2022.

馬里烏波爾市民受困於戰火中。 Source: AAP

總理否認因拉票延誤賑災撥款

聯邦政府否認反對黨指,總理莫理遜因為出席珀斯的競選活動,而延遲公佈為新州受洪水影響災民提供資助的詳情。

工黨亦擔心,有關資助是按照選區所屬的黨派基礎上分配,因為在北部河流地區、支持工黨的選民,無法獲得由兩黨聯盟提出的額外資助。

與此同時,從下周一(3月21日)開始,Ballina、Byron、Kyogle和Tweed地方政府轄區的居民,將獲得兩次「每週災難補助津貼」。

新州財長基恩(Matt Kean)表示,即將公佈增加補助津貼的詳情。「我們正在與總理辦公室和聯邦政府合作,我們已經獲得了10億元撥款,並會與聯邦政府一起宣布有關消息,我們正在努力為最需要的人提供一些額外的資助。」

但工黨的房屋事務發言人克萊爾(Jason Clare)表示,總理莫理遜需要加快行動,因為他仍未簽署文件,所以仍然無法提供有關的援助。

數百烏克蘭人赴澳逃避戰火

幾百名逃避戰火的烏克蘭人,即將抵達澳洲,尋求地方居住,但外界擔心,可能令社區支援系統不勝負荷。

目前,澳洲駐烏克蘭大使館已收到250多宗逃避戰火的烏克蘭人的庇護申請,其中大部分人預計會在幾天內抵達澳洲。

移民部長霍克的辦公室證實,自上個月俄羅斯開始入侵烏克蘭以來,已向4000多名烏克蘭人,簽發了澳洲簽證。在這些簽證持有者中,約有500人曾來過澳洲。

烏克蘭譴責俄軍襲擊平民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辦公室表示,俄羅斯在週四凌晨對馬里烏波爾進行了新一輪的襲擊。俄方則否認襲擊了市內的劇院。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表示,俄軍空襲馬里烏波爾劇院的指控是「謊言」。「基輔政權會立即試圖將馬里烏波爾發生的一切,特別是炸毀劇院大樓的責任歸咎於俄國,但俄軍在劇院大樓上空投下炸彈顯然是一個大話。」

烏克蘭方面尚未公報告襲擊造成的傷亡人數,但據悉,被困在被毀劇院下方的防空洞中的倖存者營救工作、仍在進行。

而馬里烏波爾市在被俄軍包圍數星期後,據報已有約3萬名烏克蘭人逃離,但目前仍有大約35萬人被困。當地暖氣、食物和電力已經中斷。有官員表示,由於俄羅斯的轟炸,該市有最少80至90棟建築物受損。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斯塔諾(Peter Stano)譴責據稱對馬里烏波爾劇院的襲擊,認為有關攻襲有違「人道精神」。「我譴責這種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的行為。俄軍必須解除圍城,停止對馬里烏波爾平民的轟炸和襲擊。俄軍亦應該停止侵略烏克蘭其餘領土。」

而在烏克蘭北部切爾尼戈夫(Chernihiv)的緊急服務部門在幾個小時前分享一段影片,顯示工作人員正處理市內一個一家五口的屍體。死者分別是兩名成年人、一名 12 歲女童和兩名3歲的雙胞胎。

市政府表示,相信這家人是在俄軍空襲中喪生。當地昨日有十人在排隊買麵包時,被俄軍殺死。

澤連斯基指德國對俄制裁「猶豫不決」

與此同時,澤連斯基亦指責德國,在俄烏危機發生前仍然只看重經濟,而漠視烏克蘭的安全。

澤連斯基以視象形式向德國國會發表講話時,批評柏林之前一直支持與俄羅斯共同興建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計劃。而到正式入侵前幾天,德國才叫停有關項目。

澤連斯基亦批評德國在對俄實施一些最嚴厲制裁等方面,表現出「猶豫不決」。

他說:「當烏克蘭要求歐洲、全世界,以及德國,要進行更多的預防性、向侵略者發出有力警告的制裁時,我們看到的卻是制裁不斷被推遲,德國亦繼續希望同俄羅斯建立經濟上的夥伴關係。我看見的只有經濟利益。」

美眾院通過暫停與兩俄正常貿易

美國眾議院大比數通過,暫停和俄羅斯及白俄羅斯的正常貿易關係,令總統拜登可以對更多商品提高關稅以削弱俄羅斯的經濟。
 
美國早前已宣佈停止進口俄國石油、液化天然氣、海產品、酒類和鑽石製品。最新的決議將會令從俄羅斯進口鋼鐵、鋁製品等產品時成本更高。
 
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表示,她支持拜登說俄羅斯總統普京是戰犯的說法,因此要對俄作出進一步的行動。
 
今次更廣泛的措施是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美國國會講話後一日作出決定,將會跟隨歐盟和七大工業國,撤銷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

研究幫助子宮內膜異位症女性懷孕

澳洲一項最新研究,追蹤患有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確定是否可以做手術,來幫助她們懷孕。

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人通常都會感到痛楚,類似位於子宮內膜的組織,在身體的其他部位生長。

目前澳洲有九分之一的女性受這個病影響,並經常導致出現生育問題。

首席研究員羅斯博士(Vanessa Ross)說,雖然輕微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可以透過做手術來幫助她們懷孕,但暫時未知道進行有關手術,對那些患有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女性,是否達到同樣效果,又或者是否幫助得到那些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女性。

【世界睡眠日】 疫情改變睡眠習慣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一項新研究顯示,由於遙距工作和學習已成為常態,有40%的澳洲人,正在將搭車上班上學的時間用來睡覺。

這項研究是由澳洲醫保基金公司(HCF)進行,他們訪問了2,500多名澳洲人的睡眠習慣。研究發現,新冠疫情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當中有四成的澳洲人,在過去12個月中,睡眠質量不佳。

澳洲醫保基金公司發言人帕格(Rebecca Page)表示,數據表明,睡眠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研究突顯了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無足夠的睡眠,我們希望大家意識到,睡眠對減輕壓力、提高生產力和整體健康的重要性。」

【南澳大選】工黨承諾派糖且不加稅

南澳大選將於明天舉行,圍繞南澳選舉承諾的爭議,預料將持續到明天的投票日,工黨堅定支持他們的計劃,自由黨政府指責,反對派犯了「新手」錯誤。

工黨表示,將利用儲備及在南澳財政預算中未有承諾的撥款中,拋出30億元的選舉承諾。自由黨亦拋出2.88億元的派糖措施,並表示工黨別無選擇,只能提高稅收和收費。

南澳反對黨工黨財務發言人穆利根(Stephen Mullighan)表示,自由黨的「恐嚇運動」已被「識穿」。他強調,工黨會審慎運用開支。

獨立審計公司Charterpoint核實了工黨的承諾,表明如果工黨明天當選,可以在不打擊納稅人的情況下兌現承諾。

聯邦政府被指保育瀕危物種措施不足

國家審計處最新一份報告,對聯邦政府在拯救瀕臨滅絕的動植物措施上進行嚴厲的評估。

報告發現,澳洲大部份的瀕危物種,以及相關的拯救計劃,都未受到當局監測。農業、水利和環境部門亦沒相關的措施和通報機制,去提供瀕危物種的訊息以及保護狀況。

報告總結,只有非常有限的證據顯示,預期的保育目標有得到落實。

港府將全面交代防疫安排未來方向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將會在下星期初,交代全民強檢、社交距離及入境檢疫措施等防疫安排的未來方向。她話,網上流傳的消息稱當局在3月26日進行全民強制檢測,但這並非政府的方案。

有專家提出,若香港的疫苗接種率超過九成五,可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林鄭月娥回應,若限定超過該接種率才放寬措施,是「自綁手腳」。

她強調已意識到,當世界其他地區正選擇與病毒共存,香港卻出現更多嘅隔離安排。「我有強烈的感覺,香港市民的容忍度正消退,而一些金融機構對香港目前的隔離檢疫安排亦失去耐性。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我相信無人比我更重視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國際地位。」

隨著讓新冠患者入院的隔離及治療設施的建設工作正順利進行,政府表示,將會有額外1000張床位來緩解衛生系統和公立醫院負擔過重的情況。

柬埔寨反對派叛國罪成囚十年

柬埔寨金邊市法院向21人判處叛國罪及和幾年前非暴力政治抗爭有關的罪名,各人被判十年徒刑,當中包括已解散的「柬埔寨救國黨」聯合創始人桑蘭西(Sam Rainsy)及另外六名黨內流亡領袖。

桑蘭西長期以來是首相洪森(Hun Sen)最嚴厲的批評者,亦是反對派內最受歡迎的人物。

同樣因另一項叛國案而正受審的美籍柬埔寨國律師及活躍人士森迪莉(Theary Seng),昨日在法庭外表示對其他被告及其家人的支持。她說,柬埔寨正處於面對不公的日子,但在現在的柬埔寨,不公已是常態。

日本地震已致四人死亡

日本昨日發生強烈地震,死亡人數已上升至四人。

當地的火災和災難管理機構初期報告指,日本北部福島海岸發生7.4級地震導致兩人死亡。首相岸田文雄昨日在國會會議上表示,死亡人數已上升。

新增的遇難者包括一名60多歲的男子,他在試圖撤離時,從家中的二樓墜下身亡,另外一名70多歲的男子,則因地震時心臟病發致死。

福島在 11 年前,亦曾因為致命的9級地震及海嘯而被摧毀,位於當地核電廠的核反應堆亦熔毀。

體育消息

澳式足球聯賽(AFL)墨爾本Western Bulldogs隊教練貝弗里奇(Luke Beveridge),因球隊在星期三晚輸給墨爾本隊後向記者莫里斯(Tom Morris)「發脾氣」一事,昨日向對方公開道歉,承認自己的反應是「超越對方的底線」,又表示要向整個球壇道歉。

貝弗里奇在賽後的記者會中,怒罵莫里斯「報導垃圾新聞」,並要求對方離開記者會現場,之後他自己亦憤而離去。貝弗里奇事後受到廣受批評。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8 March 2022 8:52a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2:55pm
By Tin Hang Wu, Ivan Leung, Koma Che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