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環境及水務部長普莉貝絲最新宣佈一項經修訂、耗資 130 億元的梅利達令盆地計劃。
- 該計劃不包括維州,但普莉貝絲表示歡迎該州加入。
- 回收450千兆升(450 gigalitres) 環境用水的時間表,已推遲到 2027 年底。
聯邦政府最新宣佈一項耗資130億元的計劃,以復興梅利達令盆地的水利系統,該計劃將把更多的水重新注入環境中,但時間跨度比最初提議的要長。
經過多年的過度使用和毀滅性的千禧年旱災後,2012 年政府制定一個 12 年計劃,以恢復這個澳洲最大、最複雜的河流系統,該河系橫跨四個州共數十個城鎮。
今年早前,由於河流系統缺氧,新州西北部的鄉郊小鎮Menindee附近,有數百萬條魚死亡,2019 年達令巴卡河(Darling-Baaka River)的同一河段,也發生類似的魚類死亡事件。
新協議將要求新州停止反對水回購,以換取更多時間實施節水項目。
水回購是指政府向種植者購買水權,以確保減少水在河流系統中流失。
環境及水務部長普莉貝絲表示,聯邦政府與新州、南澳、昆州和首都領地政府達成的協議,是在下一次乾旱「即將來臨」的關鍵時刻達成。
她周二(8月22日)在雪梨向記者表示:「我們建議的是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資金、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問責制。」
「我們不能袖手旁觀,讓我們受威脅的物種、我們的河流、我們的沼澤區以及依賴這個河流系統獲取飲用水的三百萬人,對下一個旱季的來臨毫無準備。」
普莉貝絲表示,該協議對於任何關心環境的澳洲人來說都很重要。
「梅利達令河為我們國家的中心地帶注入了生機。」
梅利達令盆地橫貫四個州及首都領地。 Credit: commons, CC BY-SA 4.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新的梅利達令盆地計劃是甚麼?
回收450千兆升河水的時間表,已推遲到 2027 年底,水利基建項目則推遲到 2026 年底,而最初 2024 年 6 月的目標因為未能如期達成而要延遲。
新計劃限制從流域抽取的水量,包括以更多其他的選擇和資金來輸送剩餘的水,例如通過自願回購。
梅利達令盆地管理局(Murray-Darling Basin Authority)過去曾表示,到 2024 年 6 月,水資源短缺量將達 750 千兆升(gigalitres),約為目標的四份一。
普莉貝絲表示,自願回購水將補足基建項目,並且仍然開放所有的選擇。
她說:「很明顯,目前正進行的(措施)沒有效的。」
「我對這450千兆升水量的建議是,我們也將開放購水,而不是依賴一些至今尚未實現且將來不太可能實現的神話項目。」
但普莉貝絲表示,她希望謹慎處理回購河水的細節,例如政府將提供多少資金,因為這有可能扭曲市場。
她說,將加大對節水項目的投資,以限制需要購買的水量。
維州過去反對回購河水,現在是唯尚未簽署新計劃、涉及盤地的政府,但普莉貝絲表示,她的大門仍然打開,簽署新計劃對維州有重大好處。
為甚麼梅利達令盆地對澳洲如此重要?
梅利達令盆地面積超過 100 萬平方公里,佔澳洲大陸面積的 14%,是澳洲最大的河流系統。
河流源頭從昆州開始,流入新州和首都領地,然後穿過維州和南澳,包括77,000公里的河流和25,000多個沼澤地區。
這個地區稱為盤地,是因為許多溪流、小河和河流匯聚至一個共同的點。
政府將該盆地描述為「國家糧倉」,並指出依賴其的農業每年總值 220 億元。
政府指出:「超過三百萬人可以從流域獲得新鮮、清潔的飲用水。」
綠黨和在野兩黨聯盟對梅利達令盆地計劃有何意見?
綠黨正在與政府談判,以使法案在參議院獲得通過,南澳參議員漢森楊格(Sarah Hanson-Young)表示,需要加強監督,以確保更新後的計劃得以實施。
她說:「我們已經浪費 12 年時間,所以再花四年時間,除非你進行一些真正能實現供水的改變,否則就只是浪費時間。」
「我們想要一些保證。」
但漢森楊格沒有透露綠黨是否會推動增量目標、修改用水量或針對回收450千兆升河水的政策。
在野兩黨聯盟水務發言人戴維(Perin Davey)表示,延長期限受到「謹慎歡迎」,但警告政府不要立即採取回購。
也是國家黨副黨魁的戴維表示:「資金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考慮到並非所有州都已簽署。」
環保組織維州環境(Environment Victoria)抨擊州政府沒有簽署協議,行政總監瑙茲(Jono La Nauze)表示,回購是「最具成本效益和可行的解決方案」。
他說:「我們擔心維州將錯過參與該協議的一些好處,包括為偏遠的社區提供大量聯邦撥款。」
有關草案將在未來幾周內提交國會,兩院將由 9 月 4 日起有兩周會期。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