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未來基金第一批公屋動工 絕大部份選址墨爾本

聯邦政府耗資100億元的澳洲房屋未來基金(Housing Australia Future Fund),第一批開發項目包括12個項目,將會在五個州興建814間公屋。

An aerial view of houses.

2002至2024年間,房屋價格與收入的比率接近翻倍,目前澳洲的平均樓價幾乎是平均家庭收入的九倍。 Source: AAP / Sam Mooy

澳洲房屋未來基金第一批開發項目包括在五個州的12個公屋項目。接近700個新建住宅將建在墨爾本,53個將在新州興建,37個在西澳,18個在南澳,10個在塔州。

維州的選址包括Noble Park、Lynbrook、Kensington和Ivanhoe,而新州的選址有Dapto、Wollongong、Cammeray、Bangor和Heathcote 。西澳的珀斯、南澳的Panorama以及塔州的Ravenswood也將會是項目的選址。

該基金的目標是在五年內提供40,000套社會和可負擔住房,第一輪將提供13,700個單位。

聯邦房屋部長歐妮爾(Clare O'Neil) 表示,這項措施將有助於為許多人提供穩定的生活。「這些住宅不只是讓人們有瓦遮頭,更是建立更美好、更繁榮生活的基礎。」

澳洲人不滿可負擔住房水平

然而,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的最新調查顯示,澳洲民眾對優質、可負擔住房的不滿度在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中位居前列。

只有22%的受訪者對可負擔住房的可用性感到滿意,是該民調自2006年首次進行以來最低。調查也發現,76%的人對可負擔住房水平感到不滿,這在經合組織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土耳其。

調查顯示,在2002至2024年間,澳洲的樓價與收入之間的比率幾乎翻了一倍,而目前澳洲的平均物業價格幾乎是平均家庭收入的九倍之多。

「這導致房屋選擇有限且昂貴,對年輕人和低收入家庭的影響最大,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經濟資源來對應對樓價上漲。」
澳洲人對可負擔住屋的不滿,與他們對其他社區基礎建設和服務的正面看法形成強烈對比。

調查指,大多數人對當地的醫療品質 (71%)、學校 (66%)、道路和高速公路 (60%) 以及公共運輸 (61%) 表示滿意。然而,在住屋方面,只有22%的人有同樣的感覺。

調查又顯示,18至34歲的澳洲人對住房的滿意度最低,僅為16%,而35至64歲的人滿意度為20%,65歲以上為35%。

儘管調查報告表示,政府措施有助於提高供應量和負擔能力,但社區的情緒並不樂觀。「數十年來,澳洲夢 一直建立在置業的理想之上,並以此作為進步、成功和穩定的標誌。這可能會變成更接近噩夢的東西。」

長期無家可歸者持續增加

由於住屋愈來愈難負擔,長期無家可歸者人數激增。當中持續無家可歸者(在24個月內使用無家可歸服務超過7個月)的比例攀升至22.5%。

生產力委員會(Productivity Commission)在其年度政府服務報告中發現,2023/24年度有37,779人經歷了長期無家可歸的問題,比五年前增加了25%。

澳洲無家可歸服務(Homelessness Australia)行政總裁科爾文 (Kate Colvin) 表示,這些調查結果相當嚴峻。「陷入長期無家可歸困境的澳洲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即使是那些找到住房的人,如果沒有足夠的支持,也很難維持下去。」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31 January 2025 4:18pm
By Julia Abbondanza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