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晶片植入體內,在小毛孩身上十分常見,不少國家更是強制飼主必須為寵物植入寵物晶片。
雖然不少電影、電視中偶會出現在人體植入晶片的情節,現實中,在人體中植入晶片並不常見。但近年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不少公司亦推出將晶片植入客戶體內的服務。
在2019年,荷蘭人保曼(Patrick Paumen)在左手皮膚的表層下植入了感應式支付的微晶片,整個過程的費用約170英鎊(約為289澳元),他形容被注射的感覺輕鬆而簡單,「就像有人在你的皮膚上小力的戳了一下」。
近日,一名在美國的Tesla Model 3 車主亦決定放棄使用標準的信用卡式感應鑰,而是在右手尾指附近植入電子晶片。
美國男子Brandon Dalaly 在社交媒體 Twitter 上發布了有關視頻,除了展示如何植入他的身體,同時亦示範植入身體的晶片如何可以鎖定或解鎖及啟動他的汽車。
影片中,他亦示範用左手內的晶片開啟家中大門。他指晶片除成為門匙之外,更可儲存數據及設定加密錢包等。因此,他的個人聯絡資訊、疫苗接種證明及醫療病歷等資料都會儲存在左手晶片之內。他更表示日後希望把右手手背的晶片綁定信用卡,到實體店購物時,就能方便地透過感應系統完成結帳。
Dalaly把晶片植入體內的做法,引起網民熱議,而且反應兩極。
然而,追溯到首次植入到人類身體的歷史,要回到1998年,英國工程師暨考文垂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副校長沃威克(Kevin Warwick)是歷史上首位手部植入晶片的人類,不過這個晶片只在沃威克身上停留9天。
在那之後,這項技術沒有太大發展,直到近年才出現第一家英國公司支付摩(Walletmor,暫譯),提供為民眾植入感應式支付微晶片的商業服務,並在全球通用。
科技專家羅徵永(Willie Lo)向SBS 中文廣東話組表示,微晶片技術在日常中十分普遍,它使用與 Opal、myki、信用卡及門匙卡相同的 NFT(近場技術),但這一種是相當古老的技術,而且已經存在一段時間。
他指在現代汽車中,更多使用一種稱為「Proximity key」的科技,即只需
把鑰匙放在你的口袋裡(無需掃描打開門和啟動汽車,當你走開時,汽車會自動鎖上)。
Willie 指出雖然這一種做法提供一定便捷,但可能會使部分人士感到疼痛,而且亦使更換汽車增加了複雜性。
在數年前,澳洲雪梨男子Meow-Ludo Disco Gamma Meow-Meow將 Opal 卡上的近場通信 (NFC) 芯片切出並封裝在生物相容性塑料中。然後將該裝置植入他左手的皮下,讓他可以通過在城市渡輪、公共汽車和火車上的閱讀器上揮手「拍卡」。
但他的行為遭到新州交通局反對,交通局在聲明中表示,它不鼓勵這種實驗。並指這種行為是篡改或損壞 Opal 卡,違反使用條款。
交通當局表示,如果發現人士將卡植入體內,可能會被停用。
因為根據 Opal 的使用條款,交通官員可以沒收卡,但在這種情況下,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在他的皮膚下。
植入的 Opal 卡不像傳統卡那樣敏感,並且由於包括較短的天線在內的修改可能需要多次刷卡。
除了部分機構未必會支持有關技術外,這一類晶體植入技術亦有一定潛在風險。西雪梨大學醫學教授林奇恩醫生各SBS 中文廣東話組表示:在身體中植入異物的手術出現併發症的個案並不少見,它們可能由於角度錯誤、種植體位置不當而導致,
受植者可出現:出血、感染和神經損傷。
林教授亦提醒吸煙者、患有糖尿病、患有局部骨科疾病或損傷、先前對局部區域進行過放射治療或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加,出現併發症和植入失敗率也可能增加。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