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儲備銀行加息 25 個基點,基準利率上調至 3.6 厘,創下接近 11 年以來的新高。
- 儲備銀行行長洛菲利表示,澳洲通脹已經見頂,但董事局預料將需要繼續收緊貨幣政策。
- 聯邦財長查默斯表示,儲備銀行「獨立地」作出加息決定,強調政府以「三個策略」紓緩民眾的生活開支壓力。
- 全國總工會及住房業協會均促請儲備銀行停止加息。
今次是儲銀自去年五月以來連續第十次調高官方基準利率,此前,澳洲的官方其中利率一直在 2020 年 11 月以來,處於 0.1% 的歷史性低位。
儲備銀行行長洛菲利 (Philip Lowe) 在會議後發表的聲明表示,環球通脹率維持非常高的水平。他說:「雖然服務價格通脹在多個經濟體維持高企,總體通脹卻正在放緩。」
「通脹回復到目標水平,仍有一段時間。」
相關內容
連續第十次加息 無錢供樓點算好?
專注推低通脹至目標水平
洛菲利又指,按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澳洲的通脹率經已見頂。他說:「由於環球 (事態) 發展及本地需求回軟,預料消費品價格通脹將在未來數個月放緩。」
「服務價格通脹維持高企,主要由於部份服務業在夏季的需求仍然強勁。租金亦正以近年最快速度增長,國內多個地區的空置率都處於低位。」
他表示,整體而言,預測通脹將在今年及明年下跌,並將在 2025 年跌至約 3%。
洛菲利表示,儲備銀行的首要著眼點是將通脹推低至目標水平。「(儲銀) 董事局預料,將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以確保通脹率回到目標水平,並確保目前高通脹的情況亦是屬於臨時性的。」
他指,董事局將繼續密切注視環球經濟的發展、家庭開支的趨勢,以及通脹及勞動力市場的整體環境。
由去年 5 月開始加息以來,上述金額貸款的每月還款額已經累計增加 983 元,升幅為 42%。而 Canstar 網站的分析則指,每月還款額的累計增幅更達 1,051 元。
洛菲利在上月議息會議後表示,預料儲銀董事局將繼續決定上調基準利率「至少兩次」。
而由於年度通脹率 7.8% 仍大幅高於儲備銀行的目標水平 (介乎 2% 至 3%),儲備銀行過去一段時間發表的公告亦採取較為強硬的立場,強調仍有需要「進一步加息」。
四大銀行普遍預料仍將加息兩次
澳新銀行 (ANZ)、國民銀行 (NAB) 及西太銀行 (Westpac) 估計,官方基準利率將會升至 4.1 厘的頂峰,亦即儲備銀行將再有兩次加幅達 0.25% 的利率調整 (四月及五月)。
不過,全國最大銀行聯邦銀行 (CBA) 則較為保守,預料基準利率將增加至 3.85% 的最高位。銀行認為,儲備銀行「低估了已公佈的息率上調對 2023 年經濟產生的滯後影響」。
銀行表示,即使放貸機構一般在儲備銀行議息決定公佈後數星期內就將增幅轉嫁消費者,但銀行對借貸人最低每月還款額的調整平均都需要三個月才能正式生效。
情況意味持有浮動利率貸款的借貸人,可能現在才開始感受到儲備銀行去年 11 月或 12 月加息決定的效果。
聯邦政府強調儲銀「獨立」作出加息決定
聯邦財長查默斯 (Jim Chalmers) 表示,明白本地很多家庭及小企業都「身處困境」。
他承認,「全國各地的家庭都深深感受到」生活開支的壓力。但他同時強調,有「令人鼓舞的跡象」顯示,澳洲通脹的高位已過。
他星期二下午在國會上回應加息決定時說:「在 (去年) 聯邦大選前開始的加息決定...... 已令一個 50 萬元貸款的每月還款額,累計增加約一千元。這是大選前開始連續加息的累計影響。」
查默斯強調,儲備銀行獨立作出加息的決定。他說:「正如我曾經說過,通脹率最差的季度是去年的三月份季度,是政府換屆之前,亦是利率開始上調的時候。」
「儲備銀行獨立地作出決定,而這獨立性是我們制度的一個重要元素。」
查默斯強調,政府的「三個策略」是紓緩生活開支壓力、修補供應鏈問題及限制政府開支。
聯邦財長查默斯 (Jim Chalmers)。 Source: AAP / LUKAS COCH
工會及住房業協會均促停止加息
全國總工會總幹事麥克馬納斯 (Sally McManus) 表示,儲備銀行再次上調基準利率將為按揭貸款持有人帶來更多痛苦。
麥克馬納斯接受《澳大利亞人報》訪問時說:「這 (加息) 確實傷害國民。他們 (儲備銀行) 理應能夠透過失業率上升、實際工資錄得歷來最大減幅、儲蓄處於非常低的水平等事實中,看到這一點。」
「普通澳洲人及勞動人口感受到的壓力是很巨大的。他們不吃飯、沒有去看醫生、沒有去看牙醫。」
她認為,儲備銀行經已達致其加息的原本目標,「現在已是時候停止」。
同時,住房業協會 (Hous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亦促請儲銀停止上調基準利率,理由是貸款數據顯示新抵押貸款的宗數錄得破紀錄 35% 跌幅。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