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瀕危的本土野生動物如兔耳袋狸、平原鼠和西部袋鼬,當局於2018年在新州西北部Pilliga投資4000萬元成立自然保護區等保護項目,一邊用圍欄將5800公頃的樹林包圍,一邊獵殺區內所有威脅脆弱動物生存的野獸,包括野貓和狐狸。
該保護區的營運經理Wayne Sparrow表示,他曾經不認為這個任務有多難,因為他帶領團隊短短數月,便在圍欄建成後令區內只餘下6隻野貓和6隻狐狸。
「最後,只有一隻貓經常出現在攝像頭前,偶爾有一隻狐狸晃過。有一日,我們發現牠們在同一條路線上……當貓急轉彎時,狐狸也跟了上去,我們意識到狐狸在抓貓。兩隻動物你追我趕,終於對上了。貓的頭部遭受幾處重擊,最終被狐狸吃掉。」
「自此以後,保護區裡只剩下一隻野獸:耳朵裂開的狐狸,就是Rambo。」
在人類發現這隻狐狸異常聰明、狡黠之後,以美國電影《第一滴血》裡的主角Rambo來命名牠,即使他們自始至終不知道其性別。
新州西北部的Pilliga自然保護區。 Credit: Brad Leue Photography
原住民獵人Jimmy Langley是5年來「唯二」和Rambo正面對決的人。「這隻狐狸和其他的完全不一樣。我跟踪了牠12個月,見到牠的時候,我們5個人牽著6條狗,圍著5、6公里的土地想包圍牠。」
「我們尋找牠的足跡、木頭上的洞,任何痕跡。那天很熱,我繞道過去,終於接近了牠所在的位置。在10米外的地方,狐狸突然衝了出來,我只看到模糊的橙色身影,簡直像箭一樣飛出去。我大叫『在那兒!』但為時已晚,狐狸跑了,再也沒找到。」
團隊發現,Rambo能在一英里外感知機器發出電流聲,包括電圍欄、相機的聲音,其智商也非常高。「我們一直研究牠的行為模式,但牠似乎沒有模式。大部份狐狸會隨著月亮的變化移動位置,但這隻狐狸從來不會兩次走過同一條路。」
他們還設下食物誘餌,但Rambo從來只是聞一聞,只吃自己殺死的動物。還有一次,一位獵人徹夜站崗,第二天再來時,發現常坐的地上有一攤狐狸屎。「牠似乎是用這種方式嘲笑人類。」
「Rambo不僅是運氣好,就是比普通狐狸更強。每次我們來設陷阱、放誘餌,牠都能學到新本領。」
在攝像頭留下蹤跡的Rambo。 Credit: Australian Wildlife Conservancy
Wayne Sparrow表示,2022年10月9日是他們最後一次發現Rambo的蹤跡,之後牠就消失了,相信牠很可能死於去年10月當地的洪災中。「我百份百確定牠已經死了。」
5年後,新州的野生動物部門終於可以在今年初完全啟動自然保護區,把受保護的動物放歸這片樹林。
他感慨:「在做了如此多工作,頂著如此大的壓力後,一切都結束了。Rambo不再是糾纏我的噩夢,但我會永遠記得牠。」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