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星期一刊登於科學期刊Nature Plants的報告指出,越見頻繁的熱浪和旱災打擊啤酒主要成份大麥的收成。
由於只有最優質的20%大麥才可以用來製造啤酒,全球大麥供應減少,對啤酒產量打擊更大。優質的大麥對天氣轉變很敏感,而氣候改變帶來更頻密的熱浪和旱災。
研究團在報告中表示,過往這類極端天氣令全球啤酒生產量減少16%,約300億公升,亦等於美國一年所消耗的啤酒量。而啤酒的售價亦平均增加一倍。
啤酒是酒精類飲品中最受歡迎,啤酒於2017年的總產量達2000億公升。
不同國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國為例,在啤酒產量少的一年,產量可能減少達43億公升。而同樣情況在英國發生的話,啤酒產量可能減少13億公升,同時售價增加一倍。
而人均啤酒消耗量頭二十個國家包括澳洲、新西蘭、美國和歐洲國家。
這個跨大學研究團模擬不同情景下,從碳排放銳減到維持現時碳排放目標,極端熱浪和旱災發生次數,以及對大麥收成的影響。
研究發現,從2010年到本世紀末,如果人類能夠把氣溫上升控制在攝氏2度之內,那只會有17次極端熱浪和旱災發生﹔而如果碳排放繼續維持現狀,那將會有139極端情況發生。
而由於極端天氣同時影響其他農產品,不只產量減少,也可能是營養價值減低,可以預計更多人以大麥作為食糧而非飲品。
氣候變化可能會削弱「奢侈品」的供應,其穩定性和可及性。而隨著啤酒被其他文化逐漸接近,在極端熱浪和旱災下,啤酒產量和價格只會帶來更大範圍的影響。
現時最大大麥出口國包括澳洲、法國、俄羅斯、烏克蘭和阿根廷以及其他歐洲國家。而最大大麥進口國包括沙地阿拉伯、中國、伊朗,以及荷蘭、比利時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