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月以來,澳洲的新南威爾士州正面臨五十年來最嚴重的大旱,與此同時,北半球的夏天也在致命的熱浪、野火與水患中度過。這些反常的氣候現象無啻不是在警告人類,氣候變化已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澳洲的政客仍不以為意,還繼續將氣候政策當作政治籌碼般的操弄。
放棄減碳目標,能源政策武功盡廢
8月19當時還是總理的特恩布爾就因自由黨內分岐的意見,宣布捨棄澳洲在巴黎峰會承諾的溫室氣體削減目標(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換句話說,過去討論了半年多的國家能源保障計畫 (National Energy Guarantee, NEG)武功盡廢,因為執政黨不會為此一目標立法,澳洲的氣候政策似乎又回到原點。
澳洲於巴黎峰會承諾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減排至2005基準年的74%-72% (也就是減排26%-28%)。這個目標對於澳洲來說其實已經是非常寬限,因為澳洲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位居全球前十,應該要承擔更多的減量責任。一方面為了實踐此一承諾,另一方面也為了確保澳洲未來穩定的能源供給,自去年起聯盟黨政府便開始朝野協商,研擬NEG作為長期能源政策方針。
NEG的精神在於透過鼓勵新的能源供應商投入市場以提高競爭並壓低電價,另一方面期望將再生能源供比在未來的11年內提高一倍至36%,對於爭議頗大的燃煤發電則沒有太多著墨。基本上,NEG並沒有太多的新意,但如果可以將減量目標立法化,也頗有宣示意義。但可惜的是,澳洲的能源政策又再一次的成為自由黨黨鬥爭的犧牲品。
PM Scott Morrison has rejected the relevance of climate change in easing the effects of drought. Source: AAP
能源政策成為政治籌碼
過去十年來澳洲的氣候與能源政策一直是政治角力的籌碼。先不提工黨的陸克文便是因為推行碳稅而失去總理之位,就連甫下台的特恩布爾在2009年首次失去在野黨魁之位也是因為他支持當時工黨提出的減碳方案。
而近十年來,自由黨內以前總理艾伯特為首的保守派便一直主導著自由黨的氣候政策,這也是為何特恩布爾的氣候政策一直無法施展的因素。事實上近十年來,再生能源的技術成本已大大的降低,而且澳洲具有非常適合再生能源發展的地理條件,澳洲實在沒有藉口忽略再生能源才是能源轉型的長久之計。除了再生能源,地廣人稀的澳洲非常適合發展分散式能源系統,以減少能源傳遞時無謂的消耗,提高整體能源效率。
有些人士以去年南澳大停電為緣由,塑造澳洲缺電的假象。但是南澳的人口沒有顯著增長,製造工業在近十年來也早已不是南澳最重要的產業,怎可能突然缺電?
事實上,停電最大的原因是由於大部分的燃煤電廠老舊,特別是造成電力運輸過程中的耗損,這些都是澳洲應認真朝能源轉型努力的原因。
但很可惜的是,上周總理大位爭奪戰戲碼中,能源與氣候政策又再一次的成為鬥爭的犧牲品。甫上任的總理莫里遜不但將密切相關的能源與氣候部分拆,並任命一向反對再生能源的泰勒 (Angus Tylor)擔任能源部長,以及與礦業親近的普林斯(Melissa Price)擔任氣候部長。放眼短期的將來,澳洲政府恐怕在減碳政策上不會有太多的作為。
聲明: 作者Zoe Wang,博士,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研究員,環境問題專家
以上為嘉賓觀點,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