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研究人員發佈第一份系統性回顧,探討氣候變化如何以及為甚麼影響生育選擇。
- 兒童福利、環境影響、政治和生計問題皆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 許多人認為,在氣候崩潰的前提下,生育是「不負責任」的。
芙蕾雅(Freya) 從四歲開始就認為,她人生的目標是建立家庭。但在大約19歲時,她意識到懷孕生子不會是她的未來。
這位25歲的年輕女性在一個環保意識強烈的家庭中長大,她的父母積極參與氣候的抗議行動,促使她對能解決危機充滿希望。
然而,政府持續未有採取行動的應對政策,令她改變本來建立家庭的計劃。
她對SBS新聞表示:「對我來說,創造新生命、讓他們來到一個將要為資源掙扎存活的世界,感覺像是一個不道德的決定。」
「我曾經希望世界能有足夠的改變,令我可以不用焦慮地生兒育女;但當我開始覺得現實狀況並非如此時,我覺得決定權轉落到我自己身上。」
有越來越多人抱持這種想法,而芙蕾雅只是其中一員。
根據最近發佈的研究,世界各地的人因為日益嚴重的氣候危機,重新考慮生育子女的數量甚至或是否生育。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 一個團隊審查了13項研究,涉及來自數十個國家的10,788名參與者,時間範圍從2012年至2022年,以找出有關氣候變化的憂慮如何影響人的生育決策。
在這個研究中,有12項顯示,氣候變化帶來的強烈擔憂,和擁有較少子女的打算,是有關聯性的。
研究作者總結:「數據支持一直以來的傳聞,即氣候變化對人的生育決策是有影響的。大多數研究發現,其影響是許多人選擇放棄生育,或減少生子女的數目。」
他們還指出,公眾言論對於這些人做出如此決定的原因採取了「相對簡化」的看法。
研究的首席作者迪拉斯通(Hope Dillarstone) 在聲明中表示:「我們的分析顯示,許多人不單擔心他們的子女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成長,而且還考慮生孩子對環境、家庭生計和政治觀點的影響。」
倫敦大學學院的報告,指出這四個關鍵因素,令人選擇不生育。
馬克斯(Max) 回想起,他決定自己永遠不生孩子的「奇特」時刻。那是在2019年,他在觀看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 紀錄片之時。
阿滕伯勒以他那著名的悅耳聲調,討論無節制的人口增長是如何以多種方式破壞地球。
馬克斯30歲、來自美國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任職科技員,他對SBS新聞表示他對生育的立場:「就我個人而言,我絕對反對。」
他說:「我完全沒有想要生孩子。我認為在當今這個時代,基於目前正發生的一切,生育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決定。」
他堅定不移地支持自己的理由。
「我認為我們面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特別是氣候危機,而且我對人類能否採取必要措施來解決問題非常悲觀。我認為令一個人誕生於比我目前情況更糟糕的環境下,是不負責任的。」
除了生態焦慮和環境因素外,一些人在決定不生育孩子時還提到政治考慮,他們認為育兒所耗費的精力,會令他們不能付出全力以緩解氣候變化。
芙蕾雅和馬克斯表示,他們拒絕生兒育女,是一種「罷工」的對抗方式,直至實現體制上的真正改變。
在埃塞俄比亞的另一項研究中,受訪者表示,希望生育較少子女,這樣他們就無需負擔養太多人,在農業生產力下降時期,能夠更易管理日益減少的資源。
與此同時,在贊比亞的受訪者提到,生計問題是生育的原因,也是不生育的原因。
研究作者認為,在探索氣候如何影響人的生育選擇的同時,以上因素被低估。
此外,他們指出,在發展中國家進行相關的學術研究實在很少,所以呼籲研究者應該在這些國家「進行更多關於氣候變化、心理健康和生育決策的研究」。
其中首席作者迪拉斯通說:「了解為什麼有人因氣候變化而改變生育決策之後,可能有助社會改變相關的公共政策。」
與此同時,芙蕾雅和她的伴侶正積極為未來準備,期盼一個能成功超越碳排放目標的世界。他們打算收養需要愛的家庭的兒童。
她說:「選擇這條路,並不是說我們會完全不會有家庭。只是我們家庭出現的形式不同,擁有不一樣的子女。但這確實是我們原有計劃中的一個改變。」
「我覺得我愛子女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將他們帶到氣候危機中。」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