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he Conversation請求提供消息來源並作出調查後,發現韓珍的顧問確是引用了人口普查數據,而普查顯示:在普查時填寫「英語不太好」或「根本不會英語」的人數在2016年是820,000,高於2011年時的655,000人及2006年時的560,000人。
韓珍的辦公室亦回應指,他們對在2018年有關人口將達到「超過一百萬人」的計算,是基於2016年人口普查結果增加了66,000人,並假定2016年和2021年間的人口增長率相同,而得出2016年至2018年底,相關人數將增加149,294人的假設。
當韓珍表示,不會英語或英語不好的人士數字一直在增長,這一宣稱初步是成立的。
但韓珍所引用的人口普查的數字,有何不妥?
首先,五年一次的澳洲人口普查,受訪者可以從四個選項中進行選擇:「非常好」(very well),「好」(well),「不好」(not well)或「完全不會」(not at all)。而當中認為自己英語不好或完全不會的兩類人,在韓珍的宣稱中,卻將這兩個類別歸納為同一類。
期次,在2016年人口普查中,有490萬人填寫自已在家裡會說英語以外的語言-即所謂的雙語(bilingual)人士,而當中填寫自已英語不太好或根本不會的人數是820,000。
據普查資料,在普查內報稱不會英語或英語不好的人士,人數從2006年的560,000人增加到2016年的820,000人,而這數字佔澳洲總人口的比例,亦從2006年的2.8%,增加到2016年的3.5%。
但與此同時,在家中使用英語以外語言的人數中,在普查時填寫「英語不好」或「根本不會」的人數,佔總人口比例,則從2006年的17.5%,下降到2016年的16.6%。
這意味著在使用雙語的人口中,2006年至2016年期間,整體英語語言技能是有所提高。
第三,韓珍所引用的結論,在計算時亦有兩個潛在的問題:
其一,計算假設2016年至2016年之間的「英語不好」或「根本不會英語」的人數增長速度,與2011年至2016年之間的增長速度相同。
英語能力弱或沒有不懂英語的人數,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整體移民人數。 隨著澳洲整體移民人數的增加,只具有很少或完全沒有英語能力的新移民,的實際數字亦會增加。
但假設並沒有考慮,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澳洲的移民計劃,對移民的選擇越來越嚴格,而對永久居民的英語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相關比率亦不會完全相同。
其次,有關預測,是基於假設受訪者不能說英語是一個不可改變的特徵,而這一假設,否定一些表示自己英語能力差的人,日後將會有所進步。
另一方面,到底人口普查的數據有多準確?
普查中的英語能力欄目,是受訪者的自我描述,並非最準確的衡量標準。有些人會高估他們的語言能力,而有些人會低估他們的語言能力。
因為調查中,受訪者只反映其主觀判斷,若認為自已英語不好或完全不會,在回答時,受訪者並沒有可量度的指標。
而人口普查數據,只能為澳洲人的英語能力,提供粗略的參考指引,並非可作為特別有效或可靠的衡量標準。
因此,雖然我們可以說,在2016年的人口普查中,有820,000名澳大利亞人報告說英語不太好或根本不會,但根據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溝通能力,情況似乎並不可能如普查中所描述般差。
移民的英語能力到底如何?
而事實上,490萬名雙語澳洲居民中,仍然有超過400萬人,在普查中認為自己的英語能力為好或非常好,人數仍然佔大多數。
另外,對於大多數永久性移民和許多臨時移民來說,一定程度的英語語言能力的證據是簽證要求。而人道主義和家庭團聚移民未必需要乎合這此要求,但他們在入境後,亦必須入學學習英語。
公民入籍前,也要接受澳洲公民測試,其中亦隱含了基本英語能力測試,需要參與者有一定程度的英語能力,才能通過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