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對比2019年,2021 年生產的一次性塑料增加600 萬噸。
- 回收未能及時加快擴大規模,在塑料市場中佔比仍然是微不足道。
- 循環塑料經濟即將現有的塑料資源循環再用。
根據一份新報告顯示,與2019年相比,,2021 年人均產生的一次性塑廢料增加了一公斤。
而這是廢料差不多全由化石燃料產生。
Minderoo 基金會公布的 2023 年塑料廢物製造者指數 (PWMI) 發現,儘管人們對塑廢料潛在危害的認識不斷提高,但仍無助減少其造,使社會進一步離淨零氣候目標愈行愈遠。
報告指出一次性塑料「不僅是污染危機,也是氣候危機」。 在2021 年,由此產生了 二氧化碳近4.5 億公噸,超過了英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報告又指,雖然回收是應對氣候和廢料危機的其中一種解決方法,但仍然是「微不足道」。由2019 年至 2021 年,來自原生聚合物的一次性塑料量的增長速度超過循環再生塑料,比例為 15 比 1。
澳洲礦業大亨福雷斯特(Dr Andrew "Twiggy" Forrest)是Minderoo基金會的主席,他指化石燃料公司忽視了這個問題。
他在一份聲明中說:「對於石油化工行業來說,持相反論調就是最高層次的『漂綠』。」
該指數列出了全球產生一次性塑料垃圾的頭 20 大企業,其中美國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是罪魁禍首,其次就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 (Sinopec) 和美國陶氏化學 (Dow)。
2021 年全球人口共使用了 1.39 億公噸一次性塑料,高於 2019 年的 1.33 億公噸。
Minderoo基金會主席福雷斯特呼籲對每公斤由化石燃料造成的塑料聚合物徵收「聚合物附加費」。
令人擔憂的分數
該報告稱,由於製造的成本相對「低廉」,而且生產商沒有責任進一步處理生產之後的廢物,故他們更傾向生產新塑膠,使產量增加。
報告稱:「用化石燃料生產的新「一次性塑料」,往往比重用或回收塑料便宜。」
「這抵消了對塑料垃圾的需求,抑制了其作為商品的價值,並削弱了垃圾收集的商業可行性。」
報告又指:「這些公司生產的原始聚合物享有巨大的規模經濟,但其價格並無反映出因此造成的任何外部效應 — 既沒有安全管理塑膠廢物的成本,也沒有反映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危害的廣泛社會成本。」
該報告其中一名編撰人查里斯 (Dominic Charles) 表示:「令人擔憂的是,頭 50 家聚合物生產商中,有多間公司在循環方面並未獲得高分。」
「雖然我們的研究提供了立法者制定有意義的全球性行業監管所需的證據,但同時亦應指導企業了解其塑料循環目標和行動需要有更高的透明度。
報告稱,在某些情況下,企業公開宣稱的塑料循環性「與總體結果不一致」。
提倡改革
福雷斯特建議對每公斤由化石燃料造成的塑料聚合物徵收「聚合物附加費」。
福雷斯特指:「我們需要財政獎勵措施,以鼓勵重用、回收以及建設新的主要基礎設施。假如果你在沒有聚合物附加費的情況下投資於聚合物生產商,那麼你的雙手就會沾滿破壞大自然的鮮血。」
該報告還建議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向石化公司施壓,要求建設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新聚合物生產設施,並敦促決策當局就生產和消費原生塑料造成的一次性塑料徵稅,並進行干預以加大回收力度。
通過研究和發布指數,Minderoo 基金會亦希望為塑料供應鏈帶來更大的透明度,並加入循環塑料經濟的倡導者的行列,推廣重用現有的塑料資源,以免產生更多塑膠廢料。
跡象顯示正在進步
雖然報告大部分內容集中在相關行業欠缺集體行動遠離化石燃料,但亦表明有兩家公司「在回收和循環方面表現出眾」。
報告指台灣的遠東新世紀和泰國的 Indorama Ventures 已作出實質承諾會加大回收力度,並已在工業規模上生產高質量的回收聚合物。
遠東新世紀在該報告的塑料循環評估中名列前茅,在 2021 年生產了 11% 的可回收一次性塑料聚合物,並承諾回收能力到 2027 年將倍增。
Indorama Ventures 在 2021 年生產了 6% 的再生聚合物,並承諾到 2027 年將產能提高三分之一。
此外,澳洲各州和領地正嘗試立法通過禁止某些物品,以減少對一次性塑料的需求。
今年2 月,維州會效法其他州份,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飲管,而西澳將成為全澳首個州禁止使用內層有一次性塑料的外賣咖啡杯。
今年9 月,昆州將禁止銷售有塑膠柄的棉花棒等商品。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