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华语辩论是指用中文展开的专业化辩论竞技比赛。澳大利亚华语辩论协会主席Lucas陈告诉我们,澳大利亚华语辩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在199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跟新加坡举办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国辩)的时候,其实澳洲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悉尼大学就已经参加了。”
这是国辩的第三届,是澳大利亚大学首次参与的赛事。在这次比赛中,虽然台湾大学折桂,但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王梅斩获了最佳辩手称号。
华语辩论分两种方向,Lucas介绍称,一个是“政策性辩论”或“价值性辩论”,讨论一些地区的具体政策如何执行。“例如,澳洲要不要继续封城,要不要开放国境”,他说。
Source: Lucas Chen
另一种则是“哲学性辩论”,“比如‘道可道,非常道’这类话题……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
Lucas说,澳大利亚的华语辩论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
华语辩论一度在澳大利亚非常盛行,参加者从留学生、华人群体扩大到非华语背景的澳大利亚人。
最流行是在2016至19年左右,有十几所澳洲大学有自己的中文辩论队,悉尼、墨尔本也有高中中文辩论比赛。
Lucas回忆,在非中文选手中,他还能记得有一队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辩手表现出色。
“他们生长在澳大利亚,母语是英文……但可以随口引用孔子之类的话,还能灵活运用……基本囊括了当时比赛的冠军。”
然而,随着大流行导致各国边境政策不稳定,大量留学生难以来到澳洲。
“不管是中国来的,还是马来西亚新加坡来的,留学生数量都变少了”,他说,这使得华语辩论的参与人数下降,规模迅速缩小,“华辩圈”遭遇青黄不接的时刻。
“现在保留华语辩论队的大学基本只有5所,新南、悉大、墨大、莫纳什和国立大学的队伍还在,其他学校的辩论队几乎找不到人了,因为也确实没有什么人”,Lucas坦言。
辩论“青训”
为了让华语辩论避免在澳大利亚消失,Lucas给出的答案是:“青训”——培养中学生的辩论爱好,延长辩手的“辩论生涯”。
他动情地写道:它是通往华语辩论世界最高殿堂的新手村,是澳洲华语辩论世界的霍格沃茨,更是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这里每一次讨论与思辨都为澳洲这块华语辩论荒漠带来了火种,而你我,都是普罗米修斯。
尽管脱离辩手身份多年,Lucas如今正在组织2022年新州中学华语辩论联赛。赛程已经过半,将在五月中旬迎来最终决赛。
在澳大利亚这样一个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举办华语辩论赛的意义在哪?
Lucas说,首先一点是华人的身份认同。
“我在中学的时候,很多非华裔的亚裔讲自己文化的语言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比如韩裔、日裔,他们会讲自己的语言;更不用说欧裔和中东裔。”
“华裔相对而言更抗拒(说中文),一方面是因为中文比较难,”Lucas说,另一方面,对“华二代”来说,融入澳大利亚文化与讲中文似乎并不兼容。“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为了让我们记住,我们是澳洲人,也是在澳华人。”
Lucas Chen是澳大利亚华语辩论协会主席 Source: Lucas Chen
除此之外,Lucas认为,辩论是思辨和批判性思维的良好训练。而在密集的准备过程中,辩论可以加深队员们之间的友情。
“我常说我大学读的是‘辩论学位’,在一个高强度的环境里面,做大家喜欢做的事,是很容易交到好朋友的。”
请听采访:
LISTEN TO
在澳大利亚这样的英语国家,为什么华语辩论盛行?
SBS Chinese
02/05/202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