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居住在上海浦东的关女士来说,封控给她的生活带来的最大改变大概就是“慢下来”。
“上海一直是国际化的大都市,节奏快。我们的繁忙紧张忙碌高效,我们都已经习惯了。疫情来了以后,配合防疫所以速度都减慢了。”
关女士分享给SBS中文的一些照片显示,封控中的上海浦东,街道显得十分寂静,2020年新冠疫情刚爆发时的上海也从未有过如此情形。作为普通市民,关女士对政府的防控政策表示理解。
曾经热闹的浦东世纪大道在封控期间空无一人。 Source: Supplied
“我们小区居民(对核酸检测的)配合度很高,大家有序地出来,人均间隔一米以上。”
另一位接受采访的浦东居民严先生表示,尽管在封控前已经得知需要在第一和第三天进行核酸检测,但并没有人通知他核酸检测何时进行,而他在3月28日清晨却被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拍门声惊醒:“从早上大概 6 点钟就开始挨家拍门去叫做检测,没有提前一天通知。所以去检测的时候,当天早上大概 8 点钟左右就排了很长(的队)。”
“(附近)有些小区到现在(3月29日)还没有做第一轮检测,没有人通知。居委会电话也打不通。”除了人员通知方面工作不足外,严先生也表示在核酸检测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有些人可能至今到现在他没有去做。有些人他的心态就是接到通知,但是他不去做。有时候可能会排查,会(有人)去问。上次疫情爆发大概一周后,有人就挨家会敲门问做核酸了吗,然后你只要跟他讲做了,他就不问了,他也不会去查验你的核酸检测证明或者其他东西。”
严先生表示,清晨被敲门通知做核酸检测后,许多人穿着睡衣就下楼排队了。 Source: Supplied
不过,核酸检测方面的小范围混乱并非疫情中严先生最为担心的事,作为一个年轻人,他理解Omicron变种毒性较低,感染症状轻。他更担心的是感染后集中隔离会带来种种不便与潜在危险。
“我刚在群里看了一个小区有一个感染者,是昨天晚上发现的,然后被带走准备隔离,到今天上午才去,才安排好这个隔离点。”
“一颗白菜13块钱”
同时,严先生也实打实地体会到了目前买菜难、菜价上涨的情形。“我这最近那个菜市场在封控前大概四五天就已经不开了,因为这个菜市场卖菜的人员去进货的时候,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大菜市场已经被封了,所以他们也买不到菜。”
“菜价确实比之前贵了很多,一颗白菜13块钱。买菜原本也可能半小时就到,从疫情开始过后,基本上早上 9 点钟开始,只能排到晚上8点半以后的这种(配送)单子。”
“(不过)现在上海政府的办事效率还是挺高的,现在给每一个镇都开通了一个热线电话,就是如果你真的是之前没有买过菜,或者说你的这个食品供应不上,或者你需要其他帮助,可以去打电话求助。”
阅读更多
上海宣布今起封城 超市出现抢购潮
关女士表示,由于自己提前囤了一些菜,所以封控没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特别大的影响,但她同样指出,物流运力相较之前下降了很多。“可能是会要比之前慢到一倍以上。(不过)一个是家里的准备也比较充分,再有现在(在线买菜配送)慢了我们也都懂,我们也都体谅。”
普通人的生活难以为继
严先生亲眼见证着浦东近段时间“路上走的车越来越少,渐渐地铁上没有人了”。生活在被疫情阴霾笼罩的上海,许多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我有同学来上海找工作的,好多企业现在都已经疫情期间不招人了。从疫情开始,我住的这个地方有些邻居是开网约车的、出租车的,包括快递小哥、装修工,以及这个送外卖的,他们应该是接近有一个月没有任何收入了。”面对此情此景,严先生心中感触良多,无奈地表示普通人只能选择尽力增强自己的抗灾韧性。
严先生社区的核酸检测志愿者。 Source: Supplied
“最近朋友圈看到这一个月,看到最起码有两三例,可能是因为经济压力不行,然后是去选择去轻生的。我感觉对于像我这种普通人来讲,最好的就是能保住工作,然后降低负债,存钱。可能是现在疫情时代或者说后疫情时代,普通人能做的大概就这些了。”
上海防控难:有其特殊性 但或许已“探索失败”
上海市两年来采取的“精准防控”策略一直有别于中国其它地区的封城清零策略,且在此前广受赞誉,使上海成为全中国的“防疫楷模”。但由于Omicron变种低毒性带来的高无症状率及其超高传染性,上海此次没有“防住”。
关女士认为,上海的防控模式有别于中国其它可以“瞬间按下暂停键”的城市,许多人会不理解:“会想如果我们早一点按暂停,可能不会有这么多的无症状。但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特大型都市,上海对于全球的经济它都具有相当高的一个关联度了。所以说在疫情防控的时候,我觉得上海市政府也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城市正常运转的影响。”“其实上海真的是有他的特殊性,(防控)方式就是切块还有网格化,阻断疫情在社区的传播。政府也是基于多种复杂的考量而做出的一项挺艰难的决定。”
关女士分享的疫情中的上海:曾经堵车的延安高架疫情中鲜少车辆,而川流不息的南京路步行街也显得十分空旷。 Source: Supplied
但严先生觉得,目前的防控政策或许是时候改变了。
对于有别于“严防死守”封城措施的上海防控策略,严先生曾认为上海在探索适合自身特殊性的独特道路,但如今他的评价是“探索失败”。
“我还是希望上海能从这种‘严防死守’和这个‘不防不守’间能找到一条中间道路,因为影响实在太大了。我不知道上海是不是在探寻一种中间的道路,但是我只能讲到现在来讲他的探索失败了,或者说他以前那种防疫方式失败了,他必须要换另一种方式了。”
“必须为开放做准备”
无独有偶,中国著名知识问答平台知乎的高赞答主“轻狂124”在一条评价上海近期疫情发展的回答中,同样表达了上海本轮疫情防控不得力、仅微调现有防控体系“没有前途”的观点。
他表示,上海之所以出现生活物资、医疗资源上的种种挤兑,并不是封城不够果断,而是仍在坚持清零政策的同时,又试图“最小化影响”,于是成为四不像。“上海过去防疫的成功之处在于,尽量早的通过重点筛查发现疫情,之后流调团队与病毒赛跑,在病毒完成大面积社区传播前溯源完毕,进而隔离流调链条上的所有密接,实现‘最小化影响’。”
曾经热闹的浦东世纪大道在封控期间空无一人。 Source: Supplied
他指出,这一与病毒赛跑的行为是不可复制的走钢丝(行为),而没有容错空间的策略永远不值得长期适用。“精准流调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它必须作到100分,只要晚了一步,或者漏了一个人,那90分就和0分没有差别。”
简单来说,上海希望最小化影响,但又必须完成总路线(动态清零)规定的既定操作,于是就两不沾边、两不讨好了。
他认为,人们需要加强对新的Omicron变种的认知:该变种毒性较低,仅对脆弱人群有较大威胁,大部分年轻人感染都是轻症,完全可以居家隔离,不挤兑医疗资源。而在低毒性毒株传播的时期,正是中国可以为逐步开放做好准备的调整时期。
“新加坡20年也执行过严格的清零政策,保持了很长时间的零新增,在这段时间内ICU病床数扩增了十倍。”
“所以,即便目前行动上继续坚持清零,在Omicron毒性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为开放做准备……(否则)争取到的调整空间将如过去一样被白白浪费。”
点击首图收听采访音频。以上言论为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