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电台45周年:SBS中文普通话节目发展史

Zhou Li

Zhou Li Source: Zhou Li

SBS电台刚刚迎来45周年纪念,作为SBS电台一部分,SBS中文普通话节目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也构成了其独特的历史。


SBS电台在6月9日迎来了第45周年的纪念日,作为全球使用最多种语言的公共广播公司,如今在数字和模拟广播、移动、在线和数字电视上使用60多种语言向澳大利亚的多元社区传达信息。

而在45年前,也就是1975年,SBS电台最初是一项向澳大利亚的移民社区通报新的全国医疗保健体系Medibank(现为Medicare)的临时服务,预算仅3.8万澳元,由志愿者运营,从2EA在悉尼以7种语言和从3EA在墨尔本以8种语言进行广播,第一种语言节目是希腊语。

作为SBS电台的一部分,SBS中文普通话节目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也构成了其独特的历史。
SBS中文普通话节目的节目总监周骊向我们介绍了她这十余年的深入观察。

2009年加入SBS大家庭的的周骊说,11年来感受到最深的变化是“广播概念的扩大和丰富”。

她对节目听众们寄来的热情来信印象深刻,也依然记得多少次跟着广播车奔赴堪培拉、布里斯班,在社区活动现场与受众面对面。

 “做了很多好节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其间,周骊在2010-2012年还担任SBS普通话英语电视新闻主播,“这是首个澳大利亚本地制作的中英双语电视新闻”,节目采访了包括陆克文、吾尔开希、达赖喇嘛在内诸多具有话题性的人物。

在这11年里,不得不提SBS中文普通话节目在2013年的巨大改革,在人口普查普通话人口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在2013年,SBS中文普通话节目时间从原来的每周7小时翻倍为14小时,时段也固定为早上的“黄金时段”7点到9点,这种节目形态也一直持续至今。

周骊说这么多年来不变的是AM频道依然是节目重要的服务频道,在每天清晨与大家问好,而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数字和网络平台的服务在增加。

这些年,SBS中文普通话节目的网站历经多次改版,社交媒体平台遍布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听众在SBS Radio的应用程序内可以随时收听播客,最近还推出了SBS中文普通话节目的专属newsletter。
面对数字时代的竞争和挑战,周骊说:“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机遇。”

因为所有媒体面临着同样的挑战,那就是受众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选择则越来越多,而周骊认为,“我们已经把握了契机,受众需要有质量的澳大利亚新闻和资讯、对想要观察到的世界有着独特的视角、其他社区里有着怎样的互动、共鸣和差异。”

身为SBS中文普通话节目的负责人,她希望团队把最好的服务呈现在所有不同的平台上,同时也要感谢受众长久以来的支持。

 “SBS的成长是无数人的努力,广大的SBS的听众、读者和受众才是创造SBS辉煌历史的最重要的力量”,“所以,我们要衷心感谢SBS的所有受众,包括听众、观众和读者。”
在SBS中文普通话节目的墨尔本前节目主任、OAM澳大利亚勋位勋章获得者胡玫看来,2013年的这次改革在当时可以说是SBS中文普通话节目二十多年最大的变化——因为在胡玫于1992年正式加入SBS时,SBS中文普通话节目的播出时间仅为每周半小时。

二十多年时间里,从每周半小时到每周14个小时,SBS中文普通话节目经历了数次“蜕变”。

胡玫回忆起1992年时说当时“很荣幸,担子很重”,因为一上任便接下了提升收听率的目标,当时节目从此前的每周半小时增加为每周3小时(4个45分钟)。
May Hu (left) and Governor-General of Australia Peter Cosgrove (right)
May Hu (left) and Governor-General of Australia Peter Cosgrove (right) Source: supplied by May Hu
“我是SBS电台墨尔本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主持人,”胡玫说,她观察到在中国大陆留学生人数剧增的背景下留学生类节目的缺位,于是便开设了《留学生活》,之后又制作了《了解澳洲》、《南方大陆澳大利亚》等节目。

随后在1994年和2004年,SBS中文普通话节目经历两次改革,节目时长也不断增加,直至2013年最新一次变革后维持至今的节目形态。

SBS工作二十多年、如今已光荣退休的胡玫心里仍然记挂着听众。

她说: “从九十年代初以来一路走来已经有三十多年,非常感谢听众一路陪伴”,“我感觉自己有一种幸福感,幸福感来源于我所做的工作……希望在收音机的另一端听到我节目的人能感到幸福,这也就是我自己最大的满足和幸福了。”

SBS电台45周年,不仅仅是电台的历史,也是个人的故事。

更多内容可点击最上方图片收听采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