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输入冒怀庆三个字,介绍他的文章有不少,出现频率最多的描述词大概有“化学家”、“澳工程院院士”以及“终身科技成就奖获得者”等等。
本期采访我们专门聚焦冒怀庆先生的塑料钞票防伪技术,请他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这一防伪技术的研发以及背后的故事。
Credit: 冒怀庆
“1983年澳洲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欧洲的钱币当时是浮动的,在这个情况之下,在防伪方面,国家就觉得应该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钱币,所以就做出新的计划。”
冒怀庆回忆说,当时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参与到塑料钞票的研究当中,比如研究光谱、塑料、油墨的科学家。
反复探索与解决难题
冒怀庆认为,所有的研究项目,如果要获得成功做成产品,最后可以大量生产,“这样的几率是3%左右,97%都是泡汤”。
READ MORE
【闲话澳洲】开车的礼仪
经过十来年的反复研究和试验,塑料钞票终于被研制出来,不过研制团队随即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
“塑料钞票要真正大量生产的时候就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油墨的应用方面做得不好,因为油墨不能很快干,而印刷的速度很快,所以上一张还没有干的时候,下一张又来,粘在一起,所以一塌糊涂。”
“我们当时差不多就是那97%,要泡汤,结果清华大学的洪啸吟教授,他把我们弄到了那3%里面。”
洪啸吟教授的走油印刷法使油墨凝而不固,解决了钞票粘连的问题。
洪啸吟教授 Credit: 冒怀庆
他表示塑料钞票的使用寿命是纸币的5倍,而且更环保,回收后可用于生产笔、花盆等塑料用品。
钞票防伪
塑料钞票有三层防伪功能。
“第一层防伪一般老百姓可以辨别,比如摸起来的感觉,闻出来油墨的味道。 第二层的防伪在所有商业银行的数钞机里,数钞机里面可以放不同的防伪方式。另外第三层防伪就是油墨的磁性。”
未来的钞票防伪技术
冒怀庆先生表示,未来纸币还会出现更多更先进的防伪技术。
“这个也是必然的改进。就像我现在80岁,你会发觉人生不停地在改变,就算是80岁也还是需要学习。”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