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评弹艺术家秦建国:为何传统曲艺在澳更受欢迎?

秦建国

秦建国 Source: 李嘉萍

蒋派评弹艺术家秦建国先生说,传统艺术的拜师学艺讲究十年磨一剑,他惊讶于,相比中国,澳大利亚的艺术爱好者更易对评弹爱不释手。(点击音频,收听采访)


要点:

  • 评弹艺术起源于苏州、兴盛于上海,吴侬软语让人听罢余音绕梁。
  • 秦老师说,快节奏的现当下对传统曲艺的“十年磨一剑”造成了冲击。
  • 秦老师说,一个特殊的历史原因让自己与评弹相识,并就此结缘数十载。

不知您是否听说过评弹艺术,但想必您一定听过其经典曲目《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来自澳大利亚南方视觉的蒋派评弹艺术家秦建国先生,因疫情缘故留在墨尔本照顾家人,他也感受到澳大利亚艺术爱好者对评弹艺术的热情。 

“在澳大利亚的话,我却感到一些年轻人,回过头来很喜欢自己祖籍国的传统文化……你如果是江南人的话,他听到沪剧的声音,听到越剧的声音,听到评弹的声音,他感到是乡音,所以很亲切。” 

秦老师说,评弹艺术起源于苏州、兴盛于上海,吴侬软语结合曲艺让人听罢余音绕梁、流连忘返。俗称“小书”的苏州弹词讲述的是家庭伦理、男女情感、才子佳人,“又说又唱”,比如《红楼梦》、《西厢记》;而苏州“评话”,即“大书”,就相当于北方的“评书”,“只说不唱”,说的是历史故事,例如《三国》、《杨家将》。
秦建国
秦建国 Source: 李嘉萍
两种形式以往是“自顾自”的演出,但“到了上海以后,出现了很多综合性的演出,包括大户人家的堂会,把两种形式都放在一起演。” 

“有一个统计,5、60年代,评弹的观众量在上海达到了一个顶峰……苏州话的表达能力非常之强,它的弹唱又很有古韵。” 

秦老师说,自己在不断的与评弹艺术深入结缘的过程中,也在学会书中所讲述的“做人的道理”、“待人接物”、“行为规则”。 

传统戏曲讲究十年磨一剑,融合“说”、“学”、“噱”、“唱”、“演”的评弹艺术也是如此。拜师学艺的过程先是大课堂打基本功,在这之后才是学生选择流派,师生磨合。 

“我们说书嘛,有一个长篇的学习过程……我跟着蒋月泉(蒋派评弹创始人)就要跟他学《玉蜻蜓》、《白蛇传》,最起码一年、两年、三年这样一个时间段,慢慢的磨合你的师生关系。” 

“最终才形成老师也认可,学生也情愿,欣赏的观众也认可你是这个方向……不是贸贸然的拜师,而是慢慢的磨合,有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秦建国(左)
秦建国(左) Source: 李嘉萍
快节奏的现当下也对评弹艺术的传承造成了冲击,秦老师认为如今师生的“急功近利”导致了较低的“成材率”,但他也相信这一社会风气会得到纠正。 

聊到学艺,秦老师称自己并非出于一个艺术世家,一个特殊的历史原因让他与评弹相识,并就此结缘数十载。当年是“国家给指标“让文工团去招生,上海当年划分为“十个区、十个郊县”,而秦老师则正好赶上了评弹艺术招生。 

“我们祖辈不是搞艺术的,跟评弹根本没有渊源。” 

正巧赶上前几波的学员因年纪轻经历变声期问题,当年已经高中毕业的秦老师和同批师兄弟以“高龄”录取,开启了学艺之路,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段,你会发现你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这门艺术。回过头来看看,你会回报它,你会感恩它。” 

欢迎点击图片音频,收听完整的采访。 

请在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