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职子女”这个概念在华人中火了。
在社交媒体上,您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案——
“00年放弃考研考编,不上班、不恋爱的一天”;
“父母让我做全职女儿,一个月给我开4000块钱”;
有些事是真事,有些是玩梗。但是,社交媒体的嬉笑怒骂之下,反映出的,可能是在社会转型期下,一代人共同面临的挑战。
所谓全职子女,故名思意,子女成为了一份工作,而且是全职的。
它多指年轻人脱离产业,与父母一起生活,并由父母提供经济支持。“工作内容”包括:与父母共度时光、开车接送父母去不同目的地、计划每月的假期等。
Source: Flickr
据《南华早报》报道,一名中国女性辞掉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女儿”,每月从父母那里得到 4000 元人民币(820澳元)的“报酬”,这一故事在大陆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在一家新闻机构工作了 15 年后,2022 年,40 岁的倪安安(音,Nianan)经历了工作不顺,这让她面临着更大的工作量和每天 24 小时待命的持续压力。
就在这时,她的父母介入了。
父母说:“你为什么不辞掉你的工作呢?我们会在经济上照顾你。”
于是,父母也每个月从10000元人民币的退休金中,拨出4000元给女儿。女儿辞去了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女儿”。
倪安安将她的角色描述为“一个充满爱的职业”,并选择接受不一样的日常生活。
早上,她会花一小时和父母一起跳舞,并陪他们去杂货店购物,而晚上,她会和父亲一起做饭。
此外,她还负责所有与电子相关的事务,担任司机,每月组织一两次家庭旅行。
虽然和父母在一起很放松,但倪安安承认“最大的压力来源仍然是想要赚更多钱”。
然而,她的父母不断安慰她说:“如果你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就可以去做。如果你不想工作,就呆在家里和我们一起度过吧。”
关于全职子女的选择,互联网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有人评价说:“明明是靠父母‘啃老’,硬要给父母贴上‘全职子女’的标签。”
也有人表示支持,并表示:“如果父母和孩子都真心快乐,为什么不拥抱它呢?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还有人笑称,全职子女工作内容十分明确:相亲相当于商务洽谈、考学找工作为主要业务、需24小时照顾雇主(父母)的情绪需求、随时待命、每周末视情况放假、有不定期员工旅行……
全职子女的背后
选择成为全职子”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情感和经济压力,可能是对工作现状不满意,也可能是间隔年“Gap Year”。
全职子女现象的背后,是中国高企的失业率和就业市场压力。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16至24岁的青年人失业率上涨至20.8%,连续第二个月突破了五年纪录。
中国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状况。据估计,今年约有创纪录的1158万学生从高等院校毕业,同比去年增长7.6%。
与此同时,中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上涨。2022年3月,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研究生进一步扩招,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24.25万人;而研究生在校人数以达到365.4万人。
另一方面,“996”等职场压力也成为“全职子女”人数增多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劳动法,在标准工作日,人们的工作时长应为八小时,每周最多工作44小时。任何超出此范围的工作都需要支付额外的加班费用。
但这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在本期《生活相对论》节目当中,听众朋友们还分享了关于全职子女的看法、父母应该采取的立场等方面的观点。请点击收听详细内容。
LISTEN TO
【生活相对论】全职做子女,爸妈给工资:全职子女“出圈”的背后有何深层原因?
SBS Chinese
16/07/202329:58
SBS中文普通话全新热线节目《生活相对论》每周一早上8:20左右播出。从日常点滴,到生活见解;从文化现象,到热门话题,您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任何事,和澳大利亚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我们期待与您在《生活相对论》 中与您交流。
欢迎您拨打热线电话1300 799 323,参与节目,分享您的经历和故事。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