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恐慌购买” :澳华邻里“助买”有助于缓解焦虑

卫生纸

卫生纸 Source: Pixabay

随着澳大利亚确诊2019 冠状病毒的患者数迅速增长,许多居民选择囤积日用品,各大超市的卫生纸一度售罄。澳大利亚注册心理咨询师骆琛表示,“恐慌购买”是一种在灾难前后的常见现象,华人社区替隔离在家的邻里“助买”日用品的行为可以有效的缓解疫情所带来的一些“创伤性的反应”。


“恐慌购买”其实就是囤积一些“不可替代”的日用品,据心理咨询师骆琛的解释,过度囤货可归咎于人们内心安全感的缺失。

“人在遇到灾难的情况下情绪脑的反应要快过理性脑。” 在理性思考该买多少厕纸之前,人的反应是“灾难来了,尽可能多买东西越多越好”。


要点

  • 囤积“不可替代”的日用品是人们在灾难前的一种自然反应;
  • 人们在阅读信息时会有选择的注意与疫情有关的负面新闻;
  • 华人社区的“助买”行为可有效缓解恐慌情绪。

“澳洲的卫生纸是自产的,没有必要过多的囤积”。

厕纸售罄的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新冠疫情笼罩的澳大利亚,在日本阪神地震之后,由于公共场所缺少厕纸,当地的卫生状况一度堪忧。

在紧急状态之下,人会产生一种“失控感”,需要做一些事情来缓解焦虑,找回这种控制感。

究其原因,信息过载,即大量接受负面的信息,让人们产生了“恐慌情绪”,尤其是我们在受到疫情持续影响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性的关注和疫情相关的信息”。

有一些在家自我隔离的朋友也会因次产生心理上的状况,“隔离会唤起我们对死亡和疾病的恐惧”。那限制我们接受疫情相关信息的时间,并适当的“转移注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伤性反应

coronavirus
Source: Twitter
骆老师表示,“恐慌购买”等灾难期间的过激反应属于一种自然的反应,并不属于创伤应急综合症(PTSD)所讨论的范畴,如果事件结束后半年,哭泣、失眠等行为若是依然存在,才可被定义为PTSD。

通常,PTSD分为两类。一种是非人为现象,即事件本身所造成的创伤;另一类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创伤,比如说事件所带来的歧视、暴力。而第二种伤害持续的时间更长。

遭受创伤后,人们会产生麻木的反应,甚至会有“不知道自己在哪”、哭泣、失眠等症状。非专业人士在替别人进行心理急救是需要注意“少说多听”,不去“预设对方的感受”。

为有需要的人提出帮助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说华人社区的“助买”行为,“比你说什么都来得管用”。

欢迎点击图片音频,来收听澳大利亚心理咨询师骆琛对“恐慌购买”的深度解读。

(本文系SBS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来函联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