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彬在采访中介绍,自己童年及青少年时期随身为国民党外交官员的父亲先后在伊朗、越南海防市、大溪地等地生活,1958年,陈先生在家人安排下抵达澳大利亚读书,获得城市规划学位后在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工作。随着1970年代白澳政策的废除,陈先生移民定居澳洲,这一契机也激发了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努力打入主流社会的动力。
时过境迁,根据2016年全国人口普查,如今澳大利亚生活着120余万华裔,普通话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言。今年联邦选举中,自由党人廖婵娥当选成为第一位在联邦国会众议院任职的在中国出生女性议员,也让华人在澳大利亚参政议政的道路上往前再进一步。
陈之彬先生在2013年的采访中曾预测:“华人多了,人数一多,一定在政治方面有一点影响力,起码从政的人会觉得你有影响,会有政党来拉拢你。”
与此同时,他又认为:
假如澳洲是一个成功的多元文化社会,应该是不容易让政党来拉拢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澳洲国民,对澳洲的看法都应该有自己的份量。大家都有同样的份量的话,政党不应该以某一种情况之下来拉拢你。
The respectable late former Federal Senator Tsebin Tchen. By Tsebin Tchen Source: Tsebin Tchen
他说,从淘金时代就在澳洲生活的华人,虽然人数众多,但与澳洲社会隔膜较深,遇到外来的歧视和打击常常不是向外冲破反击,而是向内更加隔绝封闭。在它看来,一些人对澳洲不了解,稍有不满就大批“歧视”,这样的敏感反而容易吃亏。
陈之彬先生在采访中介绍说,澳大利亚迄今为止有过五位华人或与华人相关的联邦参议员,有意思的是,有些人并没有华人血统,却精通中华文化,乐意为华人挺身而出,抨击白澳政策。
他说,在澳洲表达意见,并不一定英语的发音要多好,重要的是言之有物,以理服人。所以新移民也不需要觉得自己英语不好,就放任自己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只你喜欢管闲事,有打抱不平的心理,就有参政的本钱,”他说。
欢迎点击封面图片收听刘江和陈之彬在2013年的完整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