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纸抢购潮冷思考:为何而抢?为何恐慌?

Demand for toilet paper has skyrocketed in Taiwan.

Demand for toilet paper has skyrocketed in Taiwan. Source: Getty

部分超市的厕纸货架被抢得空空如也,Woolworths宣布采取限购,每人限购4包。为何人们会疯抢厕纸?点击上方图片收听采访剖析。


这两天,卫生纸似乎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抢购单品。

出于对冠状病毒疫情的恐慌,澳大利亚一些居民开始纷纷奔往超市抢囤各类食物以及卫生纸。


要点

  • 人们疯抢生活用品,政府和超市巨头承诺供给充足;
  • 华人Bing认为这是非理性的“panic buying”;
  • 政府和主流媒体需要更充分及时介入疫情相关信息传播。

周三,澳大利亚超市巨头Woolworths对购物者恐慌购买厕纸和免洗洗手液的行为采取了措施,宣布每人限购4包厕纸和2瓶洗手液。

总理莫里森此前在发布会上表示,已与Coles和Woolworth沟通过,呼吁民众不必担心商品供给。
,数位听众表示没有囤货,也呼吁大家不要抢购,日后更不应将抢购了没用上的商品退货给超市。

墨尔本的一位华人Bing也选择不囤,因为在她个人看来,“本次囤货并不是基于一个理性的判断,基本上还是panic buying。”

具有国际关系领域学术背景的Bing对SBS普通话表示,“应对突发事件的恐慌性购买是一个比较常见公众情绪。这个时候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不是依据自身的需求,而是对现有社会机制失去信心和对未知情境的担忧,这些感受到威胁的人会形成心理意义的群体,产生相同的行为模式。”

而这次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中更有较为“独特”的因素,那就是Bing认为的“信息接收渠道”。

Bing观察到从一月疫情爆发至今,很多华人都浸透在来自大量来自中国的信息流中,比没有这种切身感受的其他族裔警觉,同时,这种信息流也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固的叙事”——封城、阻断交通、中断生产、集中建立大型专项医院的“硬核”防疫是绝对的主角,而其他比较柔性的防疫被视作政府能力不足,效率不高,没有“抄好中国的作业”。

但Bing认为,目前没有一套模式可以“盖棺定论”为有效,但在华人信息圈中“硬核”模式已经成为样本的情况下,其他模式更容易会被解读成政府失灵,加重群体的恐慌心理,引发抢购。
corona
A female shopper wearing a surgical mask walks past empty supermarket shelves, usually stocked with toilet paper and kitchen rolls. Source: Geovien So / SOPA Images/Sipa US
撇开囤物这个话题,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其实自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信息的误读乃至误传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Bing举的例子之一与SBS的新闻有关,即昆州一位传染病专家在上周建议可以适当多买点必需品,但经过各种社交媒体的转发和发酵被传成了总理以政府名义号召大家囤货;此外,英国首相Boris Johnson的一个号召民众认真洗手的视频,被传成了英国政府承认能力不足,建不了大医院,只能靠百姓洗手应对。

“不少微信公号本身因为平台限制和对营利的追求,往往追求耸动和爆点,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这种传递过程也是叙事模式更改的过程。”

作为一名澳洲华人,Bing呼吁政府和主流媒体提供更加全面及时透明的信息,并且考虑到传播中被误读的可能性。

SBS普通话节目留意到,总理莫里森的官方微信号近两月持续更新官方的疫情信息,仅在2月就推送了十条文章,最高单条阅读量在7万多。

Bing觉得,如果在用词和表达方式上更“接地气”,也许起到的效果比现在要更好。
点击最上方图片收听采访;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本文系SBS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来函联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