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您曾遭遇令人不快的歧视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负面事件的另一面?
蒙纳士大学的在读华裔学生Fiona Hu在3月底做了简单的在线调查,在对因戴口罩受到歧视的九位中国留学生的采访中,她发现,约55%的中国留学生受到了咳嗽、做鬼脸等行为歧视,约44%受到言语辱骂。
这些行为主要发生在墨尔本的市区或周边,主要在学生单独行走、上下课途中的时候。
比如,一对中国留学生情侣在市区周边的Woolworths戴口罩购物时,遭遇一名老年人的辱骂,这名老年人说戴口罩是“愚蠢”的,双方产生了争执。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但Fiona Hu也提到积极的一面,比如在上述案例中,当时很多顾客和店员前来劝阻老年人,店员在他们离开时送上安慰的一句“Everything is ok”。
“就觉得澳洲社会大部分人还是很温暖的,愚昧无知歧视的人其实占比较少数而已,但是你碰到了就是碰到了。” Fiona告诉SBS普通话节目。留学生,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此次疫情期间所感受到的不确定和不安感,在墨尔本一家数据调查公司Bastion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得以体现。
The Nippon Foundation releases its first Global Nikkei Young Adult Research. Sydney is one of the cities. Pedestrians seen in Sydney, March 26, 2020. Source: AAP
这家公司的首席多元文化官张丽婷(Isabel Zhang)向SBS普通话节目介绍了在二月初疫情爆发早期向约两千名华人发起的调查。
“那时出现了一些现象,主流这边不太明白,为什么华人自己不去华人餐厅吃饭了,为什么华人开始戴口罩,为什么华人不出门了,所以有很多疑问。”
在这份报告中,超过50%的被调查者有恐惧感,对澳洲政府、社区的信任和信心大大减少,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30%)表示会“换国家(留学)”。
张丽婷认为,很大的原因在华人(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文化共通性,即“华人很多时候受教育或文化的影响,低调一点、更容忍一点,注重和谐”。
甚至在调查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张丽婷介绍“2000多人点开了调查问卷但仅将近400人完成了问卷”,因为问卷中的一些问题相对“敏感”。
可以预见,真正遭遇歧视而最终站出来报告给有关部门的人还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READ MORE
前反种族歧视专员:再不行动 针对亚裔的歧视将恶化
撇开留学生群体,身为澳大利亚永久居民或公民的华人移民为何会在调查中表达出“恐惧感”?
张丽婷认为部分原因在于疫情期间华人发起了很多公益活动,“把澳大利亚当成自己的家来贡献”,但被肯定感不足,此外,主流媒体对华人群体的报道不是“很正面、很积极”,从而引发“不稳定感”。
总理莫里森在4月中SBS新闻采访中曾赞扬华人社区在疫情早期的表现。
他对SBS新闻表示:“澳大利亚华人社区采取了了不起的行动,回国的澳大利亚人按照要求自我隔离,这让澳大利亚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正式澳大利亚华人社区展现出的遵纪守法、合作精神、勤劳和耐心,挽救了许多澳大利亚人的生命,包括华人社区成员的生命。他们表现非凡,我对他们深表感谢。”
READ MORE
这些自我隔离的澳洲华人得到了社区的“非常援助”
同时,他也谴责了针对亚裔澳大利亚人的种族主义攻击,将这种行为评价为“大错特错”。
一名网友对SBS普通话节目表示,“莫里森总理对华人和社区的评论使我非常感动!” 还有人表示:“澳洲的华人也是澳洲人,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时间,早就把这当作自己的家。”
READ MORE
“是华人社区保护了澳大利亚” 疫情中总理莫里森如是评价
此外,具有丰富的跨文化工作经验的张丽婷还留意到,其实也有很多在英文媒体发起的“非常正面(支持华人社区)的东西”,比如在2月中餐馆受创时,很多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发起 #IWillEatWithYou 的活动,呼吁人们多多去中餐馆就餐支持生意,而如今也有很多人通过 #UnityOverFear 的话题表达支持。
但在张丽婷看来,可能是因为华人普遍的媒体接收习惯(media habit),“很奇怪,(这些支持)没有真正被华人群体分享”。
“如何彼此真正很meaningful(有意义)地做一种交流,是一个很大的gap(缺口)。”
READ MORE
澳洲COVID-19新冠疫情和疫苗:我们必须了解的信息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聚会最多两人参与,除非您是与家人或同住者在一起;
如果您自认为已感染了这种病毒,请致电您的医生,请勿直接前去就医;或者您可致电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
如果您呼吸困难或遇到紧急医疗事故,请致电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