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确诊的时候才21岁,大好的光明就在眼前,结果我被确诊重度抑郁......那段时间总有留学生自杀的新闻,每次看到那种新闻的时候,我都会想下一个人会不会是我。“
中国留学生Iris从21岁确诊重度抑郁起,抑郁症反复发作至今长达五年,疫情期间的症状最为严重,让她一度与危险擦肩而过。
她告诉SBS普通话节目:“包括2020年有疫情,所以也促成了那一次我自杀未遂……心慌、手抖、胸口痛、幻听,躯干化症状,感觉好像没有人需要我。”
然而,Iris并不是个例。出于多种因素,面临心理健康问题的澳大利亚年轻中国留学生不在少数。
独身来到异国求学的留学生们,如何克服种种困难? Source: Moment RF / Yuichiro Chino/Getty Images
孤独,是经常被留学生们提起的一个词。2022年,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超过了15万名,占国际学生总数的26%,占各国留学生人数之首。
中国留学生Serena,在本科期间曾被确诊抑郁症以及进食障碍,上个月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毕业后,又由于面临异国找工作的困境而心生焦虑。
她在接受SBS普通话节目采访时称,因厌食与暴食交替而造成了进食障碍,最近压力过大夜夜不能眠,而这份压力部分来源于留学生群体普遍需要面临的问题:就业困难、移民政策变动。
Serena表示,即便是硕士毕业,无工作经验的留学生要在本地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是一件易事,“很多我觉得已经向下兼容的工作都给不到我”。
不过,当她希望就心理问题向外界寻求援助时,却因为在澳大利亚找会说中文的心理咨询师困难而却步。
中国留学生Serena在悉尼。 Credit: supplied
“每天早晨醒过来就盯着天花板发呆,也不想起床,什么都不想干。没有活力。“
Iris告诉SBS普通话节目记者,有时候外界对抑郁留学生有误解。
很多时候大家只是看到我没有歇斯底里、寻死觅活,没有像大家想象中的精神病患者一样,大家就觉得你只是抗压能力不好,情绪管理能力不好,我挺无助的。
“有很多人会说,你不可以这个样子,你要多出去走走,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地活着。当时听这些话,真的很崩溃,那些道理我也明白,说出这些话的这些人可能不知道,我光是站在他们面前听他们讲话就已经花光所有的力气了。“
“我每天都在背着这些东西挣扎、斗争,可是这么多年我从来都没有成功过。”
就此,SBS普通话节目记者连线了同样从留学生身份一路走来的临床心理学家、Mindspace创始人邬金媛(Queenie Wu)博士。
留学生得抑郁只是“富贵病”、“抗压能力差”?抑郁症最折磨人的地方在哪儿?孤独无助、原生家庭问题、找工作困难......独身来到异国求学,如何面临种种困难?抵抗抑郁多年“服药”或者“摆烂”有用吗?在澳大利亚找心理咨询师,在语言和医疗保险上很“麻烦”?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临床心理问诊方式是否不同?
详细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