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前,华人艺术家陶艾民在寓所中发现了一块老旧的搓衣板。
这块搓衣板来自先生的母亲。它已经被弃用很久,斑驳的木纹上已然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让年轻的陶艾民开始思索,这块搓衣板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陶艾民走遍了中国各地,收集了数千块搓衣板,组成了她的代表装置艺术作品《女人河》。
后来,湖南人陶艾民把目光转向女书,并把她对女性故事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澳大利亚。
搓衣板和《女人河》
在陶艾民的作品《女人河》中,承载着无数重复劳动的搓衣板,无声地讲述着中国女性的历史。
她告诉SBS中文普通话节目,从北京到湖南,她收集的搓衣板来自中国各地。
搓衣板是中国传统女性最常用的工具……为了一个家,她们默默地付出自己的劳动,所有的时间都在那上面搓洗。
“可能从一个少女到结婚,到生孩子、步入中年,然后孩子又生了孙子……整个家庭的负担,这种清洗和劳动伴随着人生的不同阶段,也包含了很多人生故事。”
在这些搓衣板中,有的写着使用者名字;有的刻上了花样;有的已经抹磨平,被钉上了花花绿绿的瓶盖,延长它生命力。
陶艾民曾经在北京山区农村有一个工作室。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老人。
Credit: Aimin Tao
这位97岁的老人,裹着小脚,睡在土炕,用着一块磨平的搓衣板。
Credit: Jonathan Leijonhufvud/Photography by Jonathan Leijonhu
从她留下的搓衣板上,陶艾民感受到了时代在一个女性身上的缩影。
“它特别平,几乎没有轮了,变成了一个板子,”她说,“她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穿针、引线、缝补,(见证着)近一百年的历史。”
以女书讲述女性故事
陶艾民来自湖南,在这里,她曾读到过一种特殊的文字——女书。
女书于19世纪起源于湖南江永,是女性之间书面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女性专用文字。
这种长菱形的秀丽书写,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创造;而在历史长河中,对于长期处于被压迫地位、缺乏受教育机会的女性而言,它更被赋予了一种文化抗争的意义。
Credit: Jonathan Leijonhufvud/Photography by Jonathan Leijonhu
陶艾民表示,这也是她在作品中融入女书的原因。
“这是她们交流、沟通的媒介,其中包含了地域性的、独特性的文化、生活和习俗,”她说,“我希望用艺术作品与世界有一个交流……还有就是,对于女书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希望以一种当代的方式来传承。”
陶艾民介绍,女书出现于书本、刺绣、扇面、书信中,形式包括新娘出嫁后写给密友的《三朝书》、行文正中包含的“八角花”图案、还有延伸出的做歌堂等文化民俗。
Credit: Jonathan Leijonhufvud/Photography by Jonathan Leijonhu
在悉尼朱雀画廊为陶艾民举办的《她的秘码》个展中,陶艾民的《一指尖》、《密扇》、《女书·手记》三个系列作品都融合了女书艺术元素。
“比如在我的作品里就仿照线装书的形式,用宣纸缝制,就像《三朝书》的形式。有一些扇面作品,我会把结拜姐妹做歌堂引用到上面,用绘画的方式表达。”
陶艾民在北京的《密扇》系列作品中,她邀请到不同的女性讲述自己的故事。“她们有职场上班的,有家庭主妇,我会把故事记录下来,然后创作成女书诗歌,然后配上画作。”
Credit: Aimin Tao
陶艾民坦言,专注于女性故事和女性话题,这与她的个人经历相关。
我的母亲就是这种非常传统的女性,为家庭忘记自我,默默奉献。她特别瘦,有风湿,手脚变形,又长期洗衣服。我看到她的身体,就像一块搓衣板,全是骨头。
“我父亲的是父权的,是权力至高无上的,”她说,“我看到了一些问题,但非常无奈,因为时代不同,观念不同,我无法去改变……需要用艺术作品去表达出来。”
请点击收听完整采访:
LISTEN TO
她用数千块搓衣板 讲中国女性的故事:陶艾民和她的女书创作
SBS Chinese
30/04/202310:17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