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冬天从超市买一个西瓜,或者购买标有“欧洲进口”鳕鱼的时候,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温室气体的排放踩下了油门。
来自悉尼大学的一个团队的新研究研究了食品供应链与碳足迹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在食品相关的碳排放中,与生产过程相比,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十分可观。
该项目研究员、悉尼大学物理学院综合可持续性分析博士后研究员李梦宇(Mengyu Li)告诉SBS中文普通话,所谓食品里程,是指食物从产地到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比如说我们去超市买一个巧克力,它是从比利时进口的。食品里程就是说这个过程中所包含的一些距离和重量。我们的工作是量化全球食品了,(量化)它的排放,这主要是由交通运输引起的。”
供应链越长,排放越多?
食品历程与食物产生的碳排放息息相关。通过对数百万个供应链中一系列食品商品的追踪,研究对全球食品贸易的碳足迹做出了估计。
“还是刚才的例子,之前的研究可能只会算巧克力从比利时运过来产生的排放,而我们的研究包含整个供应链的具体因素,”她说,“比如说可可是从非洲运输过来的,那运输可可过程产生的排放,之前是没有包含的。”那么,食品供应的全球化会增加碳排放,最终加剧温室效应吗?
A couple walks in a supermarket food aisle. Source: JOEL SAGET/AFP/Getty Images
全球范围内,食品每年约产生160亿吨温室气体,约占人类碳排放的30%。
李博士表示,针对2017年的数据估算显示,跨国运输产生了食品部门近五分之一(19%)的温室气体。比之前的估计高出7.5倍。
综合各种文献及数据,估计在2050年,全球运输导致的碳排放会是目前的三倍。
约36%的食品运输排放量是由水果和蔬菜的进出口运输产生的——而这几乎是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的两倍。
高收入国家造成更多食品里程排放
李博士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占比12.5%的高输入国家,却产生了46%的国际食品里程碳排放量。
相比之下,占全球人口一半左右的低收入国家只造成了20%的食品运输排放。
“这里面存在贫富差距,一些个人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会影响到排放量。”她说。而从国内食品里程排放来看,国家之前的区别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
Source: Getty Images/d3sign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比如中国、印度这样一些比较大的经济体,会有更多的国内排放。
研究还显示,一些主要或新兴经济体主导了世界的食品贸易。
当谈及食品里程和排放时,中国、日本、美国和东欧是主要的净进口大国。这表明这些国家的粮食需求量明显高于国内粮食产量。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里程净出口国,然后是澳大利亚、印度和阿根廷。在这之中,澳大利亚是一系列水果、蔬菜的主要生产国。
“所以我们希望发达国家的居民能够开始注意自己吃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比如说可以降低红肉的摄入;然后在增加水果、蔬菜摄入比例的情况下,也要关注它们的来源,相关的食品里程排放可能也会很高。”李博士说。
购买本地产品,能帮助减排吗?
如果缩短供应链,更多的购买本地产品,这能否减少食品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呢?
李博士告诉SBS中文普通话,如果做一个粗略的假设,用全部的国内产品代替进口食品,数据显示,这只减少了10%的食品里程排放。
主要原因是,我们把长距离国际运输换成国内的——比如说卡车运输——其实卡车运输的排放因子是要高于轮渡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当于抵消了一部分减排能力,但整体上还是能够降低10%。”她说。
李博士说,降低排放的关键,在于宏观考虑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包括从政府和投资者角度,它们能够提供一个环境,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食品到底是哪里来的、相关的排放是多少。”
她补充,最理想的方式,是食品商品能够标明生产、运输等各个过程的碳排放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选择。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
“第一就是在吃得健康的前提下,降低红肉的消费。”她说,“同时也要关注食品里程排放、减少浪费……尤其是(减少消费)反季食品。”
“如何做一个有责任的消费者,可能需要我们自己反思。”
请听采访:
LISTEN TO
买进口食品对气候有多大影响?华人学者揭碳排放与供应链的关系
SBS Chinese
25/07/202210:07
悉尼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级讲师阿鲁尼玛·马利克(Arunima Malik)是报告的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