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数月间,ChatGPT所引发的话题之热、之广已无需赘述,它也被实际应用到诸多行业的日常工作中,由此又生发哪些行业即将被人工智能取而代之的经典话题。
澳大利亚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宋正(Andy Song)对SBS中文普通话节目表示,随着技术发展,社会一定会转型,一些工作可能被压缩或彻底消失,但关于人类与机器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却并不能简单地一言蔽之。
身为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工业人工智能研创中心(CIAIRI)主管、澳大利亚人工智能委员会秘书长,宋正表示,从非常简单的人机对话到现在万众瞩目的ChatGPT,十余年来一直都保持着关注。
他个人的ChatGPT使用感受是“并非完美”而“应答机制做得不错”。比如关于李白姓李还是白的问题,面对有意的“误导”,ChatGPT根据数据库依然能给出姓李这一正确答案,而关于2022年世界杯期间的关键词“撒盐哥”,ChatGPT则只能“坦诚回答”:不知道。
宋正表示:“ChatGPT的数据基本是2021年之前的,问它新的信息它就不知道”,“它的应答机制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确实是有一些逻辑或规则应用在里面。”
他补充说:“总体来说,(ChatGPT)基本上是个应答机,如果有一个问题,它会在问答库中寻找相应的答案……ChatGPT用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答案并非简单地从机器问答库中调出来,而是自己会去生成,GPT的G就是generative。它生成时使用了人工智能的新技术——GAN,发展了没有多少年,比较新。”
GAN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的缩写,译为生成式对抗网络,它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
宋正认为ChatGPT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突破”在于:“当它产生话语时,会去跟与现在的语言作比对,生成的语言尽量地接近人类的语言,产生的对话比较有亲切感。”
“里面采集了大量语言的关键字或字段,又有大量人力对这些模型的应答过程做调整,使它的言语、对话不断在进步。”
它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过程,实际上谁在帮它改进呢?说到底,还是人类。宋正
如何理性看待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
ChatGPT横空出世后,关于哪些行业将被取而代之的话题重被热议——伴随技术的发展,人类所从事的某些岗位被取代的恐惧和讨论从来就不是新闻。
宋正认为:“有些工作一定会面临这样的问题,量被压缩或彻底没有需求了,那么,社会怎么样去转型、怎么样拥抱技术的发展,需要从社会学或社会架构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他认为其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政府或一些大机构的宏观设计,以便更好地引导社会转型。
他举例说,正如随着技术发展无人再跟汽车赛跑、无人再与电动机比力气,如今,“从某个问题上来说,机器的计算能力要比人强得多”。
而随着人类的使用价值逐步被机器取代,人类能提供的价值就越来越少,这正是对未来产生不确定的恐惧感的源头。
因为人工智能的冲击,我们就想想,到这个世界上来,真的是为了‘有用’吗?如果说我们‘有用’,那么也就说我们对其他人有使用的价值,但作为人来说,他的价值不在于此。宋正
“人如何去定位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只是社会中的机器、去工作,所以得到回报呢?还是说,因为我是人,所以我就有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的权利?”
他说:“人至少要对自己有比较准确的、合适未来科技社会的定位,要不然就容易迷失。”
他呼吁人们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了解、接受技术的变革。
就此,我们也向ChatGPT提出了问题——无论您是否认同,这一回答至少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
向ChatGPT提问其将取代哪些人类工作 Source: SBS / Helen Chen
收听
ChatGPT冷思考: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性看待人的价值与机器的“有用”?
SBS Chinese
02/03/202326:00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Ra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请在 和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