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5日这一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会纪念1915年4月25日澳新联军在加利波利(Gallipoli)登陆。从这一天的拂晓开始,全国范围内各地的战争纪念馆都会举行纪念仪式。如今,这一天也成为澳大利亚人纪念和反思所有战争的日子。
在第一和第二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都是参战国,华人的身影出现在了很多重要战役中。2014年4月25日,澳新军团日游行队伍第一次出现了华人面孔。随后在全国各地举行的澳新军团日纪念游行活动中,我们也看到了参与其中的华人方阵。
您有参加过澳新军团日的游行或活动么?身在澳洲,您觉得华裔如何才能更好的展现华人在战争以及反战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反思?
以下为SBS普通话节目本期《正在行动》节目部分听众观点:
听众李先生:ANZAC不是庆祝胜利的节日,是对战争残酷的反思,对于和平的追求。华人和澳洲人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我们华人对于澳洲是客人,对于土地和政治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求和平、法律保护和人权。
听众赵先生:游行我去过很多次。 2014我在墨尔本看到穿着古铜色的服装,没有任何旗帜。他们是职业军人,应该打出当时自己所属的旗帜。他们是职业军人,为国家而战。我认为我们在澳洲多年,如果反战一定要有逻辑,比如我反战但是赞成军队强大、武器尖端,这不符合逻辑。反战不是反对某一个对自己不利的战争,而是所有的战争。首先我们要认同澳大利亚价值观,尊重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应该尊重历史,比如参加抗日可以打出新四军的旗帜,但是后面的八一旗帜就不应该。
听众陈先生:纪念战争是应该的,是为人类和平和为国家付出。主要是要认识战争的残酷性,珍惜和平。澳洲华人参加ANZAC Day只有在三年前,有些晚了。之前一百多年白做了?军队是制约战争和参与战争,不是好东西,军队是不得已而为之。应该保卫的是正义而不是政府。就算澳中之间发生冲突,我选择保护正义。
听众张先生:澳洲多次参加战争,但是都是跟着别人,不是自己主动去打。我们不是军人,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保护澳洲。
听众陈女士:您们节目中一位接受采访的嘉宾说我们去参与战争是去伤害别人。美国到处制造战争。叙利亚死了几十万人很可怜,朝鲜战争也是,伊拉克、阿富汗也是。每个中国人在澳洲都应反战。不应该跟着美国跑。
听众陈先生:我曾经参加过ANZAC纪念活动,为他们献花,很光荣。我是反战的,这是人类最残忍的行动。感谢上天,我们来到澳洲,没有和别的国家交界,是和平国家。
听众Frank:所谓反战是有真有假。越战当时反战特别强烈,西方左派反战是假的,他们反对的是美国帮助南越,他们给北越募捐。伊拉克也是一样,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你不反对,美国阻止伊拉克就反对吗?美国二战击退日本是不正义吗?
听众岳先生:我想谈谈越战和韩战。美国牺牲很多保住了韩国,中国牺牲了几十万人保住邪恶的北韩。听众说美国造成很多难民,这些难民为什么往美国跑,不朝着中国俄国跑?这说明美国是帮他们去掉邪恶政权。越战的时候没什么难民,为什么越共胜利了出现那么多难民?如果南方胜利了就不会如此。越战和韩战是有意义的。
(尊重言论自由,欢迎理性发言。以上为听众发言节选,不代表本台立场。)
澳新军团中的知名华裔——沈比利
在一战期间名声最响亮的狙击手之一沈比利就是澳新军团的一员。他曾被授予大英帝国军功章里仅次于维多利亚十字的杰出行为勋章。手持"死亡之母"步枪的土耳其神枪手阿布杜尔就命丧他的枪口。
当时澳大利亚并没有特别训练狙击手,但沈比利是一位天生的好枪手。近年来,澳大利亚开办了狙击学校,学员们都非常了解沈比利。不过,曾经号称“刺客”及“杀手”的加里波利英雄沈比利在退役后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1943年,年仅57岁的他贫病交加在布里斯班的一间寄宿屋内孤独的离世。沈比利被埋葬在Lutwyche公墓内的无名战士墓,直到50年后,这位一度被以往的神枪手的墓才被树立了墓碑。
根据1909年颁布的澳大利亚《国防法案》,“所有非纯正欧洲血统或欧洲后裔人士”不得参军,尽管如此,至少有217名爱国的华裔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排除万难,最终加入澳大利亚皇家军队为国而战。
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这样一位战场传奇人物才被澳大利亚国人所熟知,而他的祖籍身份也才最终得以确认。
中澳历史协会的潘雷蒙在接受本台记者王千毓采访时曾表示,沈比利和其他先人证明了华人能称为澳大利亚的好公民,并且值得被认同。他的贡献转化了澳大利亚人对来此工作的中国移民的态度。
父辈受不公平对待 华裔女性仍坚持为澳洲而战
ABC报道了一位澳籍华裔女兵的故事。Kathleen Quan Mane是一位澳籍华裔女性,在二战期间担任破译员。
澳大利亚一度施行的白澳政策将她父亲视为"外国人和敌人",并导致她母亲的澳洲国籍被撤销。
但尽管如此,在1945年,年仅18岁的Quan Mane入伍成为澳大利亚空军的破译员。Quan Mane女士和她最小的妹妹Doreen都是入伍参加战争的首批21名澳籍华裔女军人之一。
这位现年91岁的退伍军人出生于悉尼,她的母亲出生于澳大利亚,父亲在20世纪初从中国广东来到澳大利亚。她回忆说,虽然她的父母对她和她的妹妹加入国防军感到非常自豪和支持,但她的父亲从未被允许成为澳大利亚公民,二战期间,更是被列为外国人甚至是敌人。
但尽管遭受到了当时澳大利亚的歧视性政策所带来的苦难,但Quan Mane女士的许多家庭成员仍然参军为国家安全服务。
她表示,她的其他三个姐妹中的每一个都有丈夫或者儿子加入了国防军。
日本投降后,Quan Mane和她的妹妹投身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在中国进行的人道主义工作。
三十年后的1979年,她回到澳大利亚,与家人团聚。
她被任命为澳大利亚空军女子支援团体WAAAF 西澳分支的荣誉秘书,直到该机构在2016年关闭。
她的侄女Kaylene Poon现在是珀斯当地的历史研究人员,她在尝试努力保留澳籍华裔老兵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她说她为她的姨妈感到骄傲。她说,"你想到澳新军团日,你会想到一个金发的澳大利亚人,不会看到他们有不同的肤色或背景。”
"很高兴现在知道他们已经得到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