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丽:孩子们为什么不歧视?

“很多年后我都会想起这一幕,也会欣慰孩子们有机会很早接触这一课——不是说对残疾人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坦然地接受不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和我们不一样的人。”(虞美丽专栏文章,转载须获得许可)

Children sitting on a floor

Source: Getty Images

在我们很多新移民看来,在澳洲长大的这一代孩子,总体来说是比较幸福的。

不说到处可见的儿童公园,便利的育儿设施,也不说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和升学压力;就是说澳洲这些年来倡导的多元文化,倡导的社会公平和福利机制,起码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我女儿小时候,我为她报了家附近的一个教会开办的幼儿园,因为是非盈利的机构,每年可以向政府领申请一定数目的拨款。在申请的条件里,园长告诉我,如果幼儿园招收的有残疾的儿童,政府会额外给出更多的数目,足够为这个残疾儿童提供额外的照顾,包括修建残道添加设施等,保证园方没有后顾之忧,为残疾儿童提供公平教育机会——别问我怎么知道这些,以前我介绍过的,参加学校的家长委员会,这些信息能了解到很多。
所以那一年,女儿的幼儿园里就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孩子,面部能够看得出来的扭曲,还有肢体,他需要坐在轮椅上,有一个专门的员工,推他进出。孩子们都教育过了,不要盯着他看,那样是不礼貌的——实际上盯着看这回事儿,只会发生在第一天,很快孩子们就习以为常了——“他只是一个和我们稍微有点儿不一样的孩子而已,然而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是吗?”老师这样说。

那个孩子很快也适应了新的环境,毕竟和很多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即使很多活动他不能参与,这种融合本身也让他很开心。圣诞开party的时候,他们这个班表演节目,音乐一起,一个班的孩子一块儿欢呼着冲上舞台,他是被簇拥在中心的一个,他的头照例是歪在肩膀上的,因为根本不能直立,但是他的脸上一样是开心的笑容。
很多年后我都会想起这一幕,也会欣慰孩子们有机会很早接触这一课——不是说对残疾人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坦然地接受不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和我们不一样的人。
这种坦然和平等,我相信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健康心理的底色。

现在大女儿上的中学,是一所女校。学校里有一个小小的组织,是几个宣称是LGBT的女孩子。大概青春期的孩子个个都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所以这样的组织,据女儿讲,并没有显得特别的标新立异,就是校园里一个小社团而已,和其他的环保组织,慈善团体,并无大的不同。去年美国的同性恋酒吧遭到枪击的事件发生后,这个团体搞了个彩虹旗的活动表示哀悼和声援,也得到了学校的支持。

我“心怀叵测”地问:你们学校怎么会支持这样地活动呢?

女儿轻描淡写地回答:学校对很多活动都支持啊。

想想也是,我确实见识过孩子们想出来地各种花样百出的主意,什么剃个光头去募捐了,开个公司做买卖了;那么作为年年与这帮中学生打交道的校长,一定更加见怪不怪。

“那些女孩子,你认识吗?真的是同性恋吗?”我又厚着脸皮,少见多怪地问。

”我怎么知道。不过我觉得有的人也是为耍酷吧!“女儿这个看法倒也新鲜,也不无道理。

”那她们会接近你,和你们谈这些事情吗?“

”怎么会!“这下轮到女儿大惊小怪,”这是很私人的事情,而且我们尊重她们的选择,她们也会尊重我们的选择“。

我好像松了一口气。的确,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尊重每个人的不同,接受每一种族群的不同,在她们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同时在这种尊重和平等的理念里,她们也可以坦然地做自己,自信又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天性和天赋。
想想也是,偏见,苛责,乃至歧视,都是一把双刃剑,在你歧视或者欺侮别人的同时,也是在传递一条规则:在你自己成为弱势的时候,别人歧视你,欺侮你也成为理所当然。于是人人焦虑,谁也不敢让自己掉在了歧视链条的下端。
我还是喜欢澳洲学校里传达的这种信息:平等,尊重,宽容,让孩子们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下成长为一个开放包容的人——毕竟,心态阳光的人,更容易看见阳光。

分享
Published 3 March 2017 3:33pm
Updated 6 March 2017 10:28a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