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关注美国大选的澳洲视角

受舆论场信息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澳洲华人群体对美国政治的见解接受了英文信息渠道的直接影响,但也带有独特的思考印记。

Biden, in Sign of Confidence, Will Visit Iowa in Race’s Final Days

(The New York Times)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谁将赢得美国下届总统选举?
关于这个话题,一个以澳洲一代华人为主要成员的微信群内自发形成了一个赌约,赌注为100元人民币。距离美国大选还有10天,押注川普的是37票,支持拜登的是13票。大部分投川普的群友,不但坚信川普的胜利,本身也是坚定的川普支持者。 

这显然是个比较罕见的赔率。自参选以来,拜登的各大主流民调一路领先川普。澳洲博彩网站Sportsbet在10月26日给出的实时赔率,拜登的赔率1.57,而特朗普则高达2.45。 

不过这似乎是一代华人对美国大选政见的一个缩影。

在某澳洲华人公众号发起的参与人数为5450的调查中,36%的投票者支持川普担任美国总统,而拜登仅有21%。受舆论场信息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澳洲华人群体对美国政治的见解接受了英文信息渠道的直接影响,但也带有独特的思考印记。  

“川粉”与“川黑”

悉尼居民杨涵是押注拜登的少数派,也是一个坚定的“川黑“。自从2016年川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他就持续不断给在各大澳洲媒体去信抨击他的政策和行事,四年发表了近50篇批评意见。

杨涵对于美国政治的关注远早于2016,早在清华上大学时,他就对美国政治产生了浓厚兴趣。 1999年播出的美剧《白宫风云》代表了他对美国政治的向往:一个充满理性、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白宫。

然而2016年川普的意外上台打破了包括杨涵在内很多人对美国政治的期望。这位不走寻常路的总统极具争议,种种出格的言行给自己带来了大批坚定的支持者,也激起了大量反对者的反感和厌恶。

在杨涵看来,川普罔顾事实,煽动民粹的行为,不仅仅是对自由主义的反动,也威胁到了美国的宪政民主体制本身。作为前外交官的他对川普的外交政策尤其不满,认为川普倡导的孤立主义,正在伤害美国自己自二战以来建立的国际秩序和民主国家联盟,并且也给坚持这种国际秩序的澳大利亚带来了麻烦和损失。

虽然是群里的少数派,但杨涵的态度似乎代表了大部分澳洲人民对这位大嘴总统的看法。根据,澳大利亚对美国的好感度在今年已经下降到了最低值33%,仅有23%的澳洲人相信川普可以在国际事务中做正确的事。
Early voters line up at the City-County building to vote in
Early voters line up in Indiana to vote in the 2020 Presidential Election. Source: LightRocket
然而杨涵的校友、另一位澳大利亚人David Chu却有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David Chu是坚定的川普支持者,也是赌川普会赢的大多数中的一员。他是澳洲自由党党员,一直热心本地政治,去年联邦大选也为廖婵娥议员助选奔走。2016年时David 对川普或是希拉里都并无特别的关注,但2018年彭斯副总统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演讲让他从此开始坚定支持川普政府。在演讲中,彭斯大力斥责中国在政治、高新技术、军事等领域对美国的挑衅,被一些评论人士认为标志着新冷战的开始。

David 认为这标志了本届美国政府结束了金钱至上的实用主义,调整了对华策略,让国际秩序走上了以价值观为导向,民主VS独裁的道路。虽然David 对川普的言行也并不全部赞成,但他认为川普代表着崇尚自由、反权威、反专制的变革精神,可以扭转目前因为中国崛起而陷入危机的世界格局。

David代表了不少海外异议人士对川普的期待。民运人士余杰总结了这些川普支持者的特征,他们对共产党持明确的批判态度,且并非一般大众印象中受教育较低的群体。

对另一位川普支持者George来说,他尤为关注的不是改变,而是回归。

身为基督教福音派教徒的George不涉赌博,因此没有参与打赌,但他认为川普2016年的当选是美国重申保守派价值,回归新教主义传统的象征。在George看来,进步主义和多元叙事与美国建国史并没有多强的关联,而是在过长的和平时期及泛滥的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诞生的现代观念。而美国左右之争主要体现在由媒体舆论塑造的平权全体、种族问题、政治正确问题和旧日美国推行的移民同化,对国家忠诚、国族认同以及以盎格鲁-新教为核心文化价值之间的争执。

George认为川普兑现了他的绝大部分承诺,把美国从政治正确这个早已偏离了当初美国立国者的希望和美国精神的方向上带回正途。

“某些左派的思想就像一堆洗净了外表的杯盘,里面却藏污纳管垢,他们也像一座座外面涂灰的坟墓一样,内里搁的是骸骨。”

“可叹一些有毒的思想从小学到中学荼毒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微信群中,George如此痛心地写道。 

后真相的对立

强烈的观点自然带来强烈的对立。根据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本杰明·恩克今年4月发表的,价值观投票是造成目前政治极化的因素之一。选民弄清候选人所代表的价值观要比理解他们所倡导的所有政策要容易得多。而意识到这点的政客会调整竞选信息和公开声明,用政治语言向选民提供他们喜欢的价值表达,以换取持相同价值观的选民的支持。对立的价值观在这种互动中反复震荡,彼此都得到了增强。

美国大选的震荡似乎已经远远超出了美国国境。因为离地,对大选政策细节的争执很少出现在澳洲华人的讨论中。而政客们所传递放大的价值感,却突破地理界限,在每一个关注它的人的心头悄悄冲刷,裹挟其自身的理念和信仰,再释放传播,与他人碰撞,激起新的浪花。
How Prepared Are These 7 Battlegrounds for the Election? A Readiness Report
(The New York Times)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步入美国大选季后,澳洲华人的网络社区陷入激烈的辩论。但受限于实际上已经有的认识或成见,辩论的模式基本是各执己见,因此这种辩论往往不能带来观点的融合。 

“你看你看,‘川粉’又双标了……” 作为微信的超级活跃用户,杨涵总会在第一时间现身跟帖涉及川普的信息,被其他人戏称仿佛装了一个“川达”。他尤其痛恨各种不经证实的小道消息或者假新闻。因为英文水平较为出色,杨涵通常能够打破中文信息的限制,找到英文原始信源,对照解析,或以观点驳斥,或用事实回击。在微信群的“混战”中,他因所使用的一些情绪性词汇,例如“智商堪忧“,”胡说八道“,”无知无畏“等,而经常受到川普支持者的围攻,甚至人身攻击。 

虽然怀有说服对方的期待,但是杨涵承认,在高度政治化的群体讨论中,实际情况是,双方很难彼此被说服。

社交平台上的讨论里,“真理”似乎并不会越辩越明,反而让双方变得更加固执,坚持己见。不同立场的各方陷在自己的有限信息或成见中,拒绝接受来自另一方的观点,于是讨论变得更像是一种情绪宣泄。 

“你们一些‘川粉’永远不会理解什么是理想主义、自由主义,我也不需要你们理解,我们各走各的路,各读各的书,要不是微信的存在,其实我们老死也不相往来。”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杨涵在他的一个微信群中断言。 

2018年,兰德公司发布了报告《真相的凋零》,认为网络时代造成了单一权威讯息来源机制的瓦解,主观意见重于客观事实,主体感知就是一切。报告指出,在这种后真相时代,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舆论。微信群中流传着“奥巴马门”,亨特·拜登的“邮件门”,本·拉登生死的信息……观察多个微信群对这些议题的讨论,实际上,澳洲华人对这些议题观点分裂,每个人的看法如同不会交错的并行线,更多的可能不是辩论,而是各自表述。

这是微信群里曾经出现的一个场景,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一名群友贴出了一张奥巴马搂着一个华裔女孩的图,暗示其性骚扰。很快就有人贴出了原图的来源,并且回应:“拿孩子造谣是下三滥的做法!”而3个小时后,同样的照片在另一个群得到了不一样的回应:“我看到其他照片,虐死了,尸体裸着捆在一起。” 

“自己相信的就不是谣言,事实上是否谣言本身有很大的主观性,很多事情只有上帝才知道真相,既然平凡人不是上帝,那么互相指责对方的是谣言就很正常了。“ 一名群友如此总结。 

美国影响下的澳洲议题

在David看来,澳洲不太可能出现如川普一样离经叛道的领导人。他认为,这可能要部分归功于澳洲成熟的议会体制。虽然美国一直被很多人视为民主的灯塔,但它所实行的总统制并不是目前最通行的民主体制。澳洲、新西兰的议会制多党合作避免了总统选举机制的零和结果,多个党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议席,使得权力的分享和结盟相当普遍。杨涵也同意这个看法,他认为,澳洲的比例代表制要优于赢家通吃的选举人团制度,避免了两党在特定摇摆州的无底线恶斗。
美国大选期间发生的种种乱象似乎从反面证明了这点。它似乎正在把一切有政治化可能的议题都令其政治化。根据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的,过去40年中,澳大利亚的政治极化程度几乎没有太多变化,而美国则经历了快速增长。 

以旷日持久的枪权为例,控枪和公民自由之争已经成为撕裂美国社会的一大焦点,然而对持枪权的坚持似乎被牢牢地限制在了美国国境线内。哪怕是激烈为美国人持枪权辩护的澳洲华人,也很少呼吁在澳洲开放枪禁。 

再者,本次美选邮寄选票的可靠性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认为邮寄选票有漏洞,因此存在系统性舞弊现象的阴谋论层出不穷,且各地也不断传出真假难辨的选票投递错误的信息。然而,几乎没有人质疑同时进行的,采取了相似邮寄流程的维州市政府选举。 

作为美国大选的离岸观众,华人极其关注美国所代表的价值观,但当场景切换回澳洲政治与社会议题的现实,澳洲华人群体显然并没有混为一谈。 

在被问及是否支持在澳洲戴口罩时,身为川普支持者的David给出了和美国支持者不太一样的回答。

“支持,澳洲对抗疫情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国家,其他国家要跟澳洲学习。”

他补充说:“我对澳洲感到十分骄傲。”

(本文作者杨冰清为SBS普通话节目特约通讯员,转载须经SBS许可;本文观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请查看您所在州或领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请留在家中并致电家庭医生或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安排测试。

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Published 27 October 2020 2:20pm
Updated 27 October 2020 2:40p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