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华燊:从难民到诺贝尔奖提名者

20多岁只身乘渔船漂流四天三夜逃离越南,在马来西亚一小岛上的难民营住了5个半月;来澳后刻苦攻读,获得化学博士学位,进入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工作28年;60岁生日时获诺贝尔奖提名,1个月后却被解雇,引发媒体热议……但汤华燊教授说,只用了一两天心情就平复了。

Professor San Thang

Professor San Thang Source: 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

2014年,60岁的汤华燊(San Thang)教授被提名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一个月后收到服务了28年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解雇通知信。

这则新闻一度曾激发媒体追踪,但汤华燊极力主张低调处理此事。

他曾告诉SBS普通话节目,“CSIRO对我这么好,我不想rock the boat”,“过去CSIRO给我提供这样的条件,我才有今天”。

这些故事自有前情,对澳大利亚,他常怀感恩之心,甚至说,(来澳大利亚)是“做的最好的决定”。
Professor San Thang
Professor San Thang Source: credit by San Thang
1979年,年轻的汤华燊决定逃离出生长大的越南,在经历了1975年越南战争的背景下,他感到社会对华人 “不友好”、“没有希望”,遂通过哥哥借来的5两黄金支付了船费,登上了一条19米长、3.5米宽的难民船。

船上有409人,船在海上漂了4天3夜,其间还遇上了泰国海盗,汤华燊的“漂流之旅”在忐忑中展开,最终平安抵达马来西亚比东岛难民营。

汤华燊告诉SBS普通话节目,“我真的很幸运”,但有时候运气不会来的无缘无故——据汤教授所说,在难民营会一点英文的他主动当起了翻译、记录难民营出入人数,被大家称为“副营长”,后来一位澳大利亚的官员便问他,“San,我给你十秒钟时间,决定要不要来澳大利亚”,汤华燊没有多想便放弃了首选加拿大,在1979年10月17日登陆布里斯班。
Professor San Thang
Professor San Thang Source: YouTube screenshot
一踏上澳洲的土地,他便发现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废除了白澳政策后的澳大利亚社会对难民充满接纳和包容,令他得以在短暂的体力工作后重新找回当科学家的梦。

1980年,汤华燊成功应聘为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副校长格斯·古斯里教授(Gus Guthrie)的研究助理,同时半职攻读硕士学位,随后于1983年攻读博士学位,1986年,博士毕业正式加入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

汤华燊对SBS普通话节目说,“好像后面默默有一个人领导我的人生,默默为我安排。”

但最好的安排不会是等来的,汤华燊多年来所从事的RAFT(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技术在学术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他的论文曾被引用超过一万次,汤教授还介绍,“(基于这项研究的)全球专利有500多个”。

也正是这项技术让汤华燊与另两位学者伊佐·里扎多(Ezio Rizzardo)、格雷姆·摩德(Graeme Moad)共同提名诺贝尔化学奖。

提名诺奖、遭CSIRO解雇,两件大事接连发生,在外界看来总有一种“戏剧性”,但汤教授说,只用了一两天就平复了心情。

“人生有起起伏伏,每个人都要有一种心态,拿得起就要放得下”,他在SBS普通话节目的采访中多次提到这样的话。
Professor San Thang
Professor San Thang Source: Professor San Thang
其中固然有年轻时经历大风大浪后的淡定,但更多可能是来自他对科研的纯粹追求精神,“真的,我们要往前面看,自己有人生的目标,或是追求科研的方面,每一天我都觉得是新的一天,这样我可以放下”,“希望继续往我的科研方面,尽我的能力可以带一些学生或博士生,做一些有意义的科研题目”。

汤华燊在结束与CSIRO的雇佣关系后,接受了蒙纳士大学抛来的“橄榄枝”,担任教授、教书育人;他如今担任着CSIRO的荣誉院士,定期去义务工作。

2015年,汤华燊被选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成为“双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澳大利亚科学院);

2018年,汤华燊在女王生日授勋,获颁澳大利亚同伴勋章(AC)。

生活中他一直异常谦逊,作为基督徒的他常在教会中被人看到“在厨房水池子旁边洗碟子洗碗”的一幕;而说到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他认为,“我不是说我发明什么,我其实是重新发现。”


分享
Published 13 June 2019 10:14a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27pm
By Helen Chen, Jun Li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