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美中未来竞争的焦点:国防生产

美国华府政圈认识到自己在国防军备上的一些弱点,将使自身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A US and a Chinese flag

Source: Getty / Getty Images

尽管美国支持以色列在联合国的呼应越来越少,就连美国政论杂志The National News最近也发表评论文章,称《世界各地对美国的尊重正在消失》,称美国在失去了全球南方之后,正在失去阿拉伯世界。但在外交与军事布局上,美国还是成功地在全球大棋盘布了几颗棋子,先后与瑞典、芬兰、丹麦、波罗的海三国签署防务协议,这些国家向美军开放军事基地,今后美国如果对俄采取行动,不再需要取得北约成员国一致同意。更重要的是,美国华府政圈认识到自己在国防军备上的一些弱点,将使自身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美国对自身弱点的反思来自各方面

12月12日,美国众议院发布了一系列广泛的建议,以重塑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这份由两党议员共同签署的报告认为,中国开展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经济侵略运动”,削弱了美国公司的实力,主导了全球关键产业,并使美国在发生更广泛的军事冲突时非常脆弱。该委员会通过了近150项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共同构成了“从根本上重置美国与中国的经济和技术竞争的战略”。

这150项建议都非常具体,我在此以无人机为例,分析“中国主导关键产业使美国在更广泛的军事冲突时非常脆弱”是怎么回事。无论是俄乌战争还是最近胡塞武装与美国的冲突,无人机的大量使用,使美国的对手以低廉的价格获得较大的战场优势。过去几年,中国无人机行业迅速发展,其中的一些品牌如大疆创新等,由于性能稳定,操作性强,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无人机制造商。这一点,是美国此前没想到的。

最近红海危机发生,美国军方又发现一个新问题:与胡塞武装进行的是一场成本不对称的战争。12月19日,美国《政客》(Political)新闻网站12月19日报道,随着美军在红海击落也门胡塞武装无人机和导弹的数量不断增加,美国国防部开始担忧成本问题。虽然美军没有公布使用何种导弹来击落无人机,但有专家认为,“标准-2” Block IV导弹最适合这项任务。该导弹单枚售价高达210万美元,而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单价仅有2000美元。一位前美国国防部官员如此评估:“我们很快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即使我们击落了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和导弹,受益方还是他们,因为我们没有成本优势。”

美国没办法限制中国生产无人机,但能够限制中国从美国进口芯片。美国商务部12月21日宣布,美国政府将开展一项针对美国半导体供应链和国防工业基地的调查,以了解美国公司对中国晶片的依赖程度,减少中国构成的国家安全风险。这项调查将于2024年1月启动,重点关注非尖端技术但对于行业仍至关重要的传统半导体。一名商务部匿名官员称,商务部的工业与安全局将对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和其他行业的100多家公司展开调查,了解它们如何采购和使用传统晶片。

俄乌战争暴露了西方国防工业能力和组织方面的巨大不足

俄乌战争初起,美国并不担忧本国国防工业的脆弱,因为美国近30年专注于打击恐怖主义和保护国土安全,有大量武器库存。随着俄乌战争变成消耗战,西方在国防工业能力和组织方面的巨大不足逐渐暴露出来。2022年4月14日,彭博社发表了一篇《乌克兰战争正在耗尽美国的民主军火库》,文章称,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采取的是类似“民主军火库”的战略,即避免直接对俄罗斯军事行动进行干预,而是靠与盟友合作,向基辅政府提供资金和武器。这场冲突已经变得高强度且旷日持久,消耗了大量的弹药和重要军事资产,当时五角大楼的高级军官就指出:美国现在有生产武器的技术,但国内缺乏相应的生产能力。

这一担忧越来越重, 7月10日,《华尔街日报》发表《西方再次认识到战争需要工业》一文,拜登和北约领导人在即将举行的峰会上重点讨论重建国防工业,是因为俄乌战争暴露出西方在国防工业能力和组织方面的巨大不足:“为保障部队武器弹药供应而在幕后打响的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输掉此役的一方将输掉这场战争。这是华盛顿方面正在重新认识到的一条经验教训”,美国如果与俄罗斯或中国发生正面冲突,精密武器库存可能在数小时或数日内用完。其他一些重要物资也会很快耗尽。与会的美国将军称,美国今后要发展国防工业,需要私营部门提供更多支持。

应该说,众议院美国与中国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的150条对华政策建议就是基于对中美国防能力比较,听取了专家建议而提出的对应政策。

国防工业的强大依靠制造业支撑

任何国家的国防工业都需要本国有相对强大的制造业做为基础工业。全球化以后,美国的强项是金融产业与高科技产业,从川普时代开始,一直致力于美国制造业回归,但这一是需要大投入,美国的军火工业是私营企业,需要订单才愿意投入研发与生产,现阶段只能是政府投入。二是需要培养制造业需要的各种技工,这需要教育转向。二者都是长线工程。

美国政府现在面临的难题是国债已经高达33.937万亿(State BebtClocks在2023年12月22日上午10时的数据),并且正以每周2000亿的速度在增长。12月初,众议院议长约翰逊拒绝将乌克兰援助计划付诸表决,除非该计划与民主党反对的强硬移民法案相结合。这个参议院民主党的援助法案与拜登 1060 亿美元的国防补充请求密切相关。在布林肯与国务院干员们四处呼吁增加拨款时,暴露了一个问题:乌克兰援助的钱究竟流向何方?

美国媒体大都提到,在已经向乌克兰提供的 610 亿美元中,大约 440 亿美元将用于对基辅的军事支持,同时增强总统继续从美国库存中向乌克兰和以色列转移武器的权力,它还包括大约 140 亿美元的以色列军事援助和 20 亿美元的针对印太安全伙伴的外国军事融资。

这些钱到底有多少进入了乌克兰?几乎从2023年开始,美国媒体不断在问题这问题,国会共和党议员也曾要求白宫说明,一直没有获得回答。以下猜测在推特上非常普遍。

但最近不一样了,《政客》(Political)于12月18日发表了一篇《美国称本月将耗尽援助乌克兰的资金 政府计划在年底前宣布另一套军事援助》,该文末尾两段透露了以下信息,证明援助乌克兰与美国国防工业发展的关系:

“拜登政府试图通过强调对美国制造商和就业市场的好处,让美国公众相信在乌克兰上(应该)投入更多资金。官员们在国会山散发了一张图表,显示宾州和亚利桑那州等战场州正在从武装乌克兰的努力中获得数十亿美元。…柯比(John Francis Kirby,美国国防部新闻秘书和国防部公共事务助理部长)重申了这一信息,并指出这笔资金‘当然会在此过程中支持美国高薪就业机会,并且还有助于加强生产线并加强我们与全国国防工业的关系’”。

中美两国在国防工业的竞争上各有优劣

美国的优势在技术,到目前为止,在芯片制造技术上,美国仍然具有中国无法相比的优势。如果能够堵住漏洞例如经由第三国泄漏技术,让半导体“去中国化”5年计划成功实施,中国一些武器的开发将陷入瓶颈;

中国的优势在于军工生产的举国体制,可以通过政府集中财力开发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远低于美国。本文已经指出,美国的国防工业不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而是需要通过对外军事援助及政府采购方式来振兴发展,这就意味着需要战争。问题是世界其他国家多数不喜欢战争,12月22日,《纽约时报》发表一篇《乌克兰问题上的世界领袖,因加沙问题而被孤立的全球老大》,标题已经说明一切,文中开宗明义提到:美国发现自己处于守势,甚至与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坚定盟友也存在分歧。 最近由美国发起的红海多国护航的“繁荣卫士行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如今均已明确表示拒绝美方的“盛情邀请”。

简言之,美中两国的国防工业竞争已经不比十年以前,美国不再具有压倒性优势。

作者:何清涟,中国经济学者,现居美国。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A $2M missile vs. a $2,000 drone: Pentagon worried over cost of Houthi attacks

“That quickly becomes a problem because the most benefit ... is in their favor," one expert said.

Ukraine War Is Depleting America’s Arsenal of Democracy, By Hal Brands,Bloomberg Opinion,April 14, 2022( )

《西方再次认识到战争需要工业》(The U.S. Defense Industrial Base Is Not Prepared for a Possible Conflict with China),WSJ,2023年7月10日,(

US Announces New Weapons Aid For Ukraine As Congress Is Stalled On More Funding

US says it will run out of funds for Ukraine this month, The administration plans to announce one more package of military aid before the end of the year. By LARA SELIGMAN,12/18/2023

Cracks in Red Sea alliance underline US-Europe division, embarrassment of US leadership, By Global Times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请在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Published 27 December 2023 10:29pm
By Qinglian He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