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抚养孩子一样”:新冠疫情期间全澳业余养蜂人增加六成

澳大利亚目前约有4.7万名业余养蜂人,比新冠疫情前增长近六成。SBS中文采访了墨尔本和黄金海岸的两名华人业余养蜂人,他们均在疫情期间开始在后院养蜂。

远行后刚回到自己位于黄金海岸Southport的家中,陶惠昇(Brian)马上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第一时间看看孩子们……一切安好。”

他口中的“孩子们”指的是自己后院里养殖的十万只小蜜蜂。自开始在后院养蜂以来,陶惠昇现拥有五个蜂箱,成为了一名业余养蜂人。

根据澳洲蜜蜂产业委员会(Australian Honey Bee Industry Council)的统计,全澳注册的业余蜂农过去几年大幅增加,尤其是在疫情爆发后增长迅速。

据该委员会的年报数据,2019年,全澳注册的业余养蜂人士约有2.8万人,在2022年增加至约3.5万人,至2023年更是激增至大约4.7万人,四年间增长近六成。这些养蜂人的年产值高达1亿735万澳元。

二十多年前移民到昆士兰州的陶惠昇是新加入养蜂大军的人之一。

他是一名旅游领队,拥有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后院,2019年时,院子里种满了向日葵。
photo2.jpg
陶惠昇说,天气炎热时,穿防蜂衣维护蜂巢时要行动迅速,不然会中暑。 Credit: Brian To

种菜箱变养蜂箱

陶惠昇没想到,自己随手在后院放的一个种菜箱竟住进了一窝蜜蜂。

或许是因为向日葵的花香吸引了蜜蜂,或是因为陶惠昇善待蜜蜂的心。因蜂巢过度拥挤而寻找新家的侦察蜂,就这样在陶惠昇家的后院安了新家。
对于养蜂,我一直很感激,因为我的第一窝蜜蜂是上帝赐给我的。
黄金海岸业余养蜂人陶惠昇
为了照顾好蜜蜂,除了看网上视频外,陶惠昇还读了澳大利亚的蜂农认证课程,参加了当地的养蜂协会,认识同好,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
photo3.jpg
陶惠昇第一窝“不请自来”的蜜蜂。 Credit: Brian To

产蜜的“移民蜂”

蜜蜂对居住环境要求非常高,如果因为分巢带来了新的变化,无法适应就会飞逃,陶惠昇介绍道。

他说,曾有一批蜜蜂逃到附近的树上,自己爬梯子将它们带回来。然而三天后,又有第二批蜜蜂飞逃。

“我甚至做噩梦,梦到它们全部都逃跑了。” 陶惠昇说。

他解释说,与独居、鲜少产蜜的澳洲本地蜂不同,这些“移民蜂”是在两百多年前从欧洲引入澳洲的,它们按照严谨的社会制度生活。

他补充道,蜂后的身体状况影响着整个蜂群的数量和兴衰,因此,养蜂人要定期每月检查蜂群的状况。

“如果蜜蜂数量过少,可能需要更换蜂后。”
beehive3.jpg
根据该委员会的年报数据,全澳后院养蜂人的年产值高达1亿735万澳元。 Credit: SBS Chinese/ Shan Kou
作为养蜂人,被蜜蜂蛰伤是难以避免的。尽管全身的白色防蜂衣可以减少被蛰的机会,但陶惠昇表示,在高温天气下,这种密封的服装可能会带来中暑的风险,因此他并不会每次操作都穿防蜂衣。

“有时候被蛰一两下,习惯之后也不觉得是什么大事,”他说。

另一位后院养蜂人Tom也坦言,在采蜜时难免遇到挑战,但这并没有削减他对养蜂的热情。
穿上防蜂服,戴上厚手套,但仍有蜜蜂咬你,第二天会痒,第三天会肿。
墨尔本业余养蜂人Tom
向往田园生活的Tom在14年前从北京移居墨尔本,现住Eltham区。出于个人隐私考虑,他只向SBS中文提供了自己的名字。

他和陶惠昇一样,过去从未想过自己会养蜂,但同样在疫情期间开始了这一兴趣。

Tom回忆道:“疫情期间,因为困在家里没事做,之后疫情稍微缓解了一点,可以探访家庭之间,就决定自己开始养蜂。”
Tom2.jpg
住在墨尔本的Tom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开始在自家后院养蜂。 Credit: SBS Chinese/ Shan Kou

蜜蜂、人和自然共生

澳大利亚每年都有很多人受花粉症困扰。Tom指出,有人认为食用本地生产的蜂蜜可以缓解过敏症状。

然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一项研究显示,食用当地蜂蜜对花粉症状并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是,蜂蜜中的花粉与引发花粉症的树木或草花粉不同,而且蜂蜜中的花粉含量过少,对免疫力没有实质影响。

一些分析指出,许多人认为蜂蜜可以缓解花粉症,这可能是由于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当人们相信某种治疗方法有效,并在症状上出现主观改善时,就会产生这种效应。
photo4.jpg
有人认为食用本地自产蜂蜜可缓解花粉症过敏的症状。 Credit: Brian To
对于养蜂人而言,养蜂可谓创造了“三赢”局面:蜜蜂有了家,人们可以享用蜂蜜,植物也能借助蜜蜂的帮助进行授粉。

每次维护蜂巢或制作蜂蜜时,Tom总是“全家总动员”,让三个孩子一起参与。

尽管起初孩子们被蜜蜂包围,难免感到害怕,哭叫或逃跑,但后来他们见到有蜜蜂飞进游泳池时,也会喊爸爸“赶紧去救,不然我们就没蜂蜜了”。

Tom认为,这不仅是一种兴趣爱好,还可以培养儿童对生物的关爱和责任感。
养蜂是一种责任,就像抚养孩子一样,怕麻烦就别养蜂。
墨尔本业余养蜂人Tom

回报不止于蜂蜜

陶惠昇从最初的一小窝蜜蜂发展到现在的五个蜂箱,蜂蜜产量越来越多。

除了赠送给邻居和亲友,他还计划开发个人品牌,以小规模生产的形式销售蜂蜜,与更多人分享他的养蜂成果。
photo8.jpg
对于养蜂人而言,回报不止于得到的蜂蜜。
Tom表示,他的蜂蜜产量也多得“送给朋友都送不完”。但他认为养蜂的回报不仅仅是蜂蜜,更在于与蜜蜂交流的瞬间。
蜜蜂有时会飞到我身边,当它们不感到危险(就不会伤害别人),那就绝对是一件很好玩、很享受的事。
墨尔本业余养蜂人Tom
Tom希望更多人能享受在后院养蜂的乐趣:“如果条件允许,我强烈推荐大家尝试养蜂,因为它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快乐。”
Tom with comb WechatIMG600.jpeg
Tom希望更多人能够享受业余蜂农的乐趣和成果。 Credit: supplied/ Tom
蜜蜂资讯手册
  •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食物来自于依赖蜜蜂授粉的植物,例如蔬菜、蓝莓和杏仁。
  • 西澳大学的研究表明,蜜蜂毒液对乳腺癌细胞有杀灭作用。
  • 目前澳大利亚约有1800户商业蜂农。
  • 避免使用热水稀释蜂蜜,因为高温会破坏一些有益的酶和营养;建议使用约摄氏40度的温水。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

请在  和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Published 19 April 2024 3:48pm
Updated 19 April 2024 6:35pm
By Sophie Leung, Shan Kou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