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携一个多达60多人的高规格法国商业代表团访问北京,达成了扩大法中经济合作的意愿,虽然欧洲媒体不忘提到马克龙要求中国促成俄乌战争的结束以及禁止在他国配置核武器,但美国媒体的批评却非常强烈。
回到巴黎后,马克龙于4月9日接受法国《回声报》的专访,就欧洲的战略自主思想进行多方位阐述,正式提出在美中两极之间,欧洲应该成为第三极,引发了更强烈的批评。
对马克龙的提法,有人欢喜有人怒。那么,马克龙访华的看点究竟有哪几点?
欧盟内部的多重分裂
这次马克龙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联袂访华,本是面临多重分裂的欧盟内部为堵美国嘴巴而上演的一场戏。但从中国回来后,马克龙觉得不需要隐藏不再追随美国这一多年愿望了。
俄乌战争进行了一年多,冯德莱恩一直扮演对华强硬的角色,即使在启程访华前夕,就欧盟对华政策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原则性讲话,其核心就是减少对华经济依赖及其风险。
但马克龙是一国总统,不仅需要应付法国内部各种社会矛盾,还必须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外政策。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法国与美、俄等双边关系重要性不断上升,成为2022年法国外交的重点;与此同时,法国还与中国保持了国家领导人与部长级之间多层级高频次的交流,还在人文交流和第三方合作上保持紧密关系,这一切,其实就是为了中法之间经贸合作预留空间。2022年,中国已成为法国的第七大进口国(法国占中国市场份额的1.4%)及第二大出口国(中国占法国市场份额的9%),经贸成为中法双边关系的“压舱石”。
在“后默克尔时代”,马克龙展现出扮演“欧盟领导者”的雄心,多次表示法国与美国有价值观共识,但法国必须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不选边站队,更不会做任何大国的附庸,法国和欧洲必须确保“地缘政治独立性”。只是因俄乌战争发生,欧盟将中俄定为其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对立面,马克龙即使在对华态度上较为友好,但在欧盟话语体系下不能独立行动,在意识形态层面不得不站在美国一边。尽管法美之间不论是在经贸层面还是在对外政策层面均存在巨大分歧,但基于“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和“价值观联盟”,以及基于北约的军事联盟,美国对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在意识形态层面和军事安全层面施加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尤其是习近平,已经多次提醒过法、德两国领导人要有外交独立性,意思是不要亦步亦趋跟在美国后面。估计习近平与马克龙在广州品茗相谈时,双方就此有深入讨论。
READ MORE
法国总统出访中国 重申北京重要作用
德国很在意马克龙拿到的“大单”
对于马克龙访华,别的欧洲国家多少有点漠然,但去年11月做过相同访问的德国朝野却特别在意。德国媒体当然不会错过,周四当天做了众多报道和分析。
《法兰克福汇报》报道,尽管有种种担忧,扩大法中经济合作是马克龙此行的一个主要话题。陪同他前往北京的是一个有60多人的高规格法国商业代表团,其中包括欧洲飞机制造商空客、世界第二大电力生产商法国电力公司、火车制造商阿尔斯通等。德国《明镜》周刊嘲讽说,尽管冯德莱恩大声警告“不要和中国建立过于密切的经济联系”,但飞机制造商空客不觉得这是发给自己的警告,反而希望大幅增加其最畅销喷气式飞机在中国的产量。空客总裁宣布,将在其天津工厂开设第二条生产线,以便在中国本土生产的A320系列飞机的产量能翻一番。
但德媒在嘲讽法国企业的同时,似乎忘记德国在华投资与贸易再创新高这一事实。德国经济研究所3月底公布的数据表示,2022年德国企业对华投资高达115亿欧元,是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4月2日,德国之声在《德企在华投资创新高》中提到,根据德国联邦银行提供的数据,2020年,德国企业对华投资仅为21亿欧元,而2021年投资额就已暴涨至大约100亿欧元。贸易方面,与2019年相比,德中贸易逆差增加了大约六倍。中国对德出口不断飙升,而德国对华出口则几乎原地踏步。贸易逆差已高达840亿欧元。(仅次于美国的3829亿美元),德中贸易已经出现了单向的发展趋势。
尽管捷克总统帕维尔3月下旬在德国访问时指出:欧洲多国正在校准与中国的关系,但小国的态度不能起引导作用,法、德两个大国的态度才能决定欧盟对华政策。德、法两国政界对华的态度方向一致,程度有点差异,差异来自于德国对北约的军事依赖远甚于法国。
美国对欧盟对华热络非常纠结
在美中关系日益恶化之时,欧盟领导人陆续访华,美国当然对这种步调不一致心有不满,通过各种途径释放。
4月5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美利坚大学演讲,一方面为拜登政府不同于传统自由贸易协议辩护,也呼吁采取“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策略,与盟国共同打造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等竞争对手的依赖。
媒体方面的批评声音非常直接。以《纽约时报》为例,3月30日,该报发表一篇《欧洲多国领导人接连访问中国,权衡对华战略》,逐一历数从去年1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访华开始的欧洲各国领导人络绎不绝先后访华,这些人包括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Charles Michel)、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该文对欧盟两大国对华态度的实利取向很不满,认为在乌克兰战争加深了欧盟和美国的联盟关系之时,却将中国视为无法割舍的重要贸易和投资伙伴,成为西方对付俄罗斯与北京的分裂力量。
4月10日,马克龙访华之行结束,《纽约时报》发表《马克龙访华之行削弱美国遏制中国的努力》,就马克龙在《中法联合声明》中作出对“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承诺表示不满,认为法国为了经济利益背叛了美国:“在中美关系陷入冰点之际,马克龙表明了独立的欧洲立场,两国领导人都多次称赞‘多极世界’,这是一种几乎不加掩饰的暗号,意思是一个不由美国主导的世界”,“如今美国将中国视为自己成为世界主导力量以来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马克龙接受与中国的伙伴关系,这表明为了维护战后秩序中的自由体制,抵御来自北京和莫斯科的攻击,眼下的战斗将是复杂而微妙的。而美国的盟友对此立场各异。”
READ MORE
习近平希望乌克兰重启和谈 各国领导人敦促习推动俄罗斯结束战争
要言之,马克龙访华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欧盟的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与中国建立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对美国主张的与中国经济“脱钩”(通过全面的出口管制和重新安排供应链来降低安全风险)大声说“不”;关于中国对台湾的威胁问题,马克龙表示了沉默;此次访华后回到巴黎的马克龙在4月9日接受法国《回声报》的专访中,不仅明确地就欧洲的战略自主思想进行多方位阐述,提出在美中两极之间,欧洲应该成为第三极,还进而陈述说“欧洲的陷阱将可能是,当它接近达到阐明其战略地位的时候,它却可能会陷入世界的混乱和本不属于我们欧洲的危机之中”(这是指乌克兰战争及相关发生的事情)。
对于马克龙表示外交上不再追随美国,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卢比奥(Marco Rubio)对其进行了激烈尖锐的指责,这应该只是美国政界刚开了一个头的反应。
一鲸落,万物生。美国国内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美国政府宣称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向世界推广LGBTQI+价值观,世界将要发生的巨变可能远比马克龙说的“世界三极论”更严重,除了美欧中俄之外,还会有大量不结盟国家。
作者:何清涟,中国经济学者,现居美国。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请在 和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