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联邦大选在上周结束,虽然少数票数非常接近的议席在笔者发稿时仍处于计票中,但在本次大选中获得领先的工党领导人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已经在本周初宣誓就任澳大利亚第31任联邦总理。这是由于工党已经非常接近76票的下议院简单多数席位,而且已经获取了数位独立议员的支持,因此即使最终工党无法获取76个议席,也可以通过这些独立议员的支持来保证其组阁。
正如不少本地媒体在大选之后所披露的那样,由于此前的莫里森政府对于中国相当“敌视”,令不少澳大利亚华人选民感受到“敌意”,导致自由党联盟在不少华人聚居区的得票率大跌,成为了其在一些诸如Chisholm这样的关键摇摆选区失利的原因之一。而在工党胜出之后,也有不少中文媒体和社区认为,中澳关系将迎来巨大的转机。
但无论是从目前的全球地缘政治现状、澳大利亚的政治文化传统、工党选前的评论来看,很难指望工党政府可以立刻扭转目前的中澳关系。虽然工党在很多场合中都强调了希望能够以更加灵活的外交途径和方式来处理中澳之间的争执,但新任总理阿尔巴尼斯也同样强调了,中澳关系依然“非常困难”。而在正式上任的第二天,阿尔巴尼斯就与新上任的马来西亚华裔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飞抵日本东京,作为国家首脑参与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会谈(Quad)”。作为澳大利亚新总理在国际社会的首次亮相,这一行动引起了多方关注,也明确了澳大利亚与美国在亚太区域紧密的“盟友关系”。
笔者认为,澳中关系的本质依然是中美关系,因此对于澳大利亚可以单方面改变态度的猜测实属一厢情愿。尽管在工党当选的消息传出后,澳大利亚股市上出现了部分奶粉股大涨的现象,但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公司在美国市场的业务进展顺利,与中国市场可能好转的猜测关系并不大。
如果一定要根据新上任工党政府的竞选承诺来寻找投资机会的话,最重要的大方向可能是与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相关的产业。更重要的是,从此次大选结果来看,无论是在新州和维州富裕地区大获全胜的大量独立候选人,还是在昆州支持率直线上升的绿党,也都揭示出全澳人民对环保的重视程度。
相比自由党,工党在应对气候变化要积极更多,他们计划将在2030年前将澳大利亚的排放量减少43%,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份额提高到80%。在胜选前,阿尔巴尼斯已经誓言要把澳大利亚带向一个新的方向,成为一个可再生能源的大国。为此,工党预期在今年年底会推出详细的气候变化政策。而从目前已经公布的相关政策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方面:
推进可再生能源基建:工党提议成立 200 亿元的国有企业来升级电网,释放 580 亿元的私营部门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建立85 个太阳能银行;斥资2亿元,在郊区新建400个重型储能电池,即“公用电池”,旨在帮助10万户家庭降低电价,加大对家用太阳能的应用。
建立国家电动车战略:工党计划免除很多电动车型的进口关税,建立电动车充电桩网络。
重审碳权系统:工党此前就认可碳权系统和碳权交易的重要性,并承诺在赢得大选后,将对澳大利亚碳权信用系统进行独立审查,以确保整个系统具有完整性和有效性,而“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间,澳大利亚在碳中和和新能源方面始终比较落后,但在此次大选之后,全澳民众已经非常明确地表明了对此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新能源的发展防线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主要经济体之间形成了共识,包括关系始终不佳的中美之间。而新能源意味着对原油化石能源为主的全球能源行业大洗牌,从能源的制造、生产,到能源的储存、运输,直至家庭充电和发电的全套基建系统,都需要全面升级。这就意味着这一全人类社会最重要,也是总产值最高的产业之一,将会引来巨大的投资和升级机会。
澳大利亚无论是从新能源所需要运用的基础材料——锂、钴、锌等矿业,到本地太阳能发电和储电设备,还是到全新的电网、电表和充电设备等都存在这巨大的市场空白。而目前澳大利亚股市上虽然有少数已经上市的新能源相关公司,但预料未来将会有更多这方面的机会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本文作者魏睿昊Julius Wei为SBS特约通讯员、澳大利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分析人士,转载须经SBS许可;本文观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能代替理财建议,不代表本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