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海军的扩张路径

中国的第四艘航母现在已经在筹建阶段。台湾海峡是否依然是中国航母舰队的安全攻击出发地?

China's aircraft carrier passes south of Taiwan

China's aircraft carrier passes south of Taiwan Source: AAP

中国正在加快建设航母舰队,希望增加威慑印太地区各国的军事能力。但是,这个努力刚开始,就可能已经落伍了,因为现代大国海军的海上作战方式,已经从航母舰载机为主要攻击手段,变成了以多种反舰导弹为攻击手段。这一转变对担任进攻方的航母舰队非常不利,会让它无法发挥作用,但对防守方却相对有利。现在台湾海峡已经不再是中国航母舰队的安全攻击出发地了。

一、航母与核潜艇:中国海军扩张的“两条腿” 

澳广SBS最近报道了澳洲洛伊研究所的最新民调,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未来20年内中国“非常”或“有点”可能成为澳大利亚的军事威胁;而64%的人认为,美中两国就台湾问题爆发军事冲突,将对澳大利亚构成“重大威胁”;51%的澳洲被调查者表示,如果中国入侵台湾并且美国决定干预,他们将支持澳大利亚派出军队;88%的澳洲人“非常”或“有点”担心,中国可能在太平洋岛国开设军事基地。

为什么短短几年内中国变得如此让澳洲民众担心呢?看一个军事上崛起的大国将试图在国际上扮演什么角色,有一个很好的观察角度,那就是,从它海军舰队的扩张方向,来判断它未来对周边区域可能采取什么军事战略。而过去多年来中国海军的扩军计划表明,它一直在大力建造航空母舰和战略核潜艇,准备挑战美国。

中国已经有了三艘航空母舰,目前正在造第四艘,未来可能形成若干以航母为核心的大型远洋舰队,向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进军;同时,中国也装备了八艘弹道导弹潜艇,其中五艘采用核动力、可以长期下潜到深水海区活动,这种潜艇能发射带核弹头的远程导弹,主要用来威胁美国。如果说,战略导弹潜艇是为了向美国和其他无核国家展示核威慑,那么,大型航母编队则是为了实现对国际海域的控制力。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拥有多个航母编队,因为美军需要在世界各地应对突发危机,尽量防止区域冲突的扩大,为此要快速投射空中力量,并在远离本土的地区长期驻留海上机动平台。要满足这样的维持全球和平稳定的任务,多个航母编队是唯一的选择。

但中国也有这样的外部需要吗,地球上有哪个地区需要中国海军去维持区域安全?其实,并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有过这样的需要。中国海军的扩军备战主要是满足对外扩张的战略目标。没有哪个民主国家会认为,中共海军大型舰队出现在他们的领海附近,是和平即将到来;相反,他们会认为,霸权主义来威胁自己周边区域的安全了。
二、中国的新型航母开始舾装

中共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其实是训练舰,它不是真正的作战舰艇,其主要功能是为航母舰队训练航母操作和舰载机起降。这艘军舰的舰体是从乌克兰买来的,中国买这个船体之前它在乌克兰的海里已经泡了20多年,今后的寿命有限。第二艘航母山东号采用辽宁号的设计图纸仿造,刚开始服役。这两艘航母都是前甲板上翘,以便舰载机滑跑起飞。辽宁号从2012年正式服役,到2018年才实现舰载机第一次海上降落,此前还有舰载机飞行员训练中失事身亡。

但最近中国刚在长江口的造船厂下水的福建号航母是一种不同的设计,即将安装最新的电磁弹射装置,作战能力可以上一个台阶。使用这种装置后,福建号不再靠上翘的甲板来帮助舰载机起飞,而是可以短期内起飞多架舰载机,其原理有点象磁悬浮火车。美国的航母目前只有福特号装备了相似的装置。福建号现在只是船体下水,舰上装备还没完成装配和调试。它真正能进入战斗状态,可能要到2026年以后,因为电磁弹射装置本身的操作难度很大。

中国的第四艘航母现在已经在筹建阶段,如果中国海军今后若干年内建成几个航母编队,就会开始与美军在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区对峙,美国海军势必集中其海军军力,进一步加强美军在第二岛链东西两侧的防御和部署。

三、百年来各国海军海上作战手段的三阶段演变

要了解中国的航母舰队到底有多大的威慑力,就需要知道一百年来大国海军海上作战手段的不同阶段。上个世纪以来各国海军海上作战手段经历了三次转变,从舰炮攻击变成航母舰载机攻击,再从舰载机攻击变成飞弹攻击。第一阶段靠大舰巨炮取胜;第二阶段靠舰载航空兵取胜;第三阶段靠飞弹取胜。

大舰巨炮主义是上世纪前30年海军强国的主要建军方针,即建造重装甲、拥有大口径火炮的主力战舰,与敌方舰队在海上用火炮交战,以歼灭对方舰队。其经典战例是19世纪末期日本联合舰队在对马海峡全歼俄国远道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以及二战初期英国海军击沉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日本的联合舰队曾在二战期间建造了两艘大和级超级战列舰,巨炮口径达46厘米,可打到42公里外的目标,实现了大舰巨炮主义的顶峰。但大和级战列舰生不逢时,遇上了海军舰载机当道的年代,最后这两艘巨舰都被美军航母的舰载机炸沉。

虽然英国较早装备了航母的舰载航空兵,但作战能力很小,只是用舰载机击沉了意大利海军停在港口里的战列舰。真正开创现代海上大规模作战方式第二阶段的是日本和美国。从大日本帝国的联合舰队实施珍珠港突袭,到太平洋战争期间美、日两国海军多次航母编队交战,双方都在几百公里外派出舰载机去攻击对方的航母,各有胜负。
海军作战从舰炮攻击升级成航母舰载机攻击,真正的含义是,攻击距离成百倍地延长;而在卫星导航的年代,海军的攻击距离比航母舰载机又延长了数倍,因为可以在数百乃至上千公里之外用自我制导或卫星导航的导弹攻击对方的大型舰艇。这样,导弹攻击可以给对方航母造成巨大的威胁,而航母舰载机的攻击从此再也不是双方海上制胜的主要手段。以俄乌战争中俄国黑海舰队旗舰被乌克兰的导弹击沉为标志,海军的海上作战手段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舰载机攻击变成了导弹攻击为主,而舰队的反导弹自卫能力也取代了航母作战时代的舰载机空中拦截对方飞机的自卫方式。

四、导弹时代海上作战方式的六个根本性转变

在海军舰队以导弹制胜的新时代,二战时期发展起来的依靠航母舰载机夺取海战胜利的作战方式过时了,因为导弹制胜的作战方式带来了六个当代海军战略战术的重大转变。

其一,防守方比进攻方具有相对优势。防守方可以有各种导弹发射方式,而敌方舰队面临的是来自三维空间的导弹威胁,从空中、水下、水面,随时都可能有导弹来袭。

其二,海战中一个舰队的前方和后方越来越模糊。在大舰巨炮和舰载飞机的时代,海战中敌方位置清晰,对敌方攻击的防御方向也可确定;但在导弹时代,由于发射平台的多样化,进攻中的敌方舰队可能遭到360度所有方向的导弹来袭,维持舰队安全的难度越来越大。

其三,面对导弹攻击,大型军舰的脆弱性增大。军舰吨位再大,水下装甲和甲板装甲的厚度并不比太平洋战争时期巨型战列舰的装甲厚度大多少,因为装甲厚度大,军舰的航速和机动灵活性都会下降。因此,导弹造成军舰战损的可能性也增大了;特别是在军舰运作高度电子化的情况下,任何战损都可能导致舰上线路被切断,使军舰失去动力、操控能力或作战指挥能力等。

其四,导弹的发射方打击成本低,而军舰的成本比1枚导弹高几百上千倍。舰队和大型军舰的指挥官为了避免被导弹击中,往往要小心地避开防守方反舰导弹的射程,因此不太敢靠近对方的陆地或舰队。

其五,在海战的导弹时代,导弹导航系统的有效性成为作战的关键,具有太空战、电子战优势的一方将很大程度上获得战斗的主导权。

其六,防守方发生失误可以弥补,而进攻方发生失误就死无葬身之地。防守方最大的失误无非是导弹发射后没击中目标,或某些导弹发射阵地遭敌方破坏。发射导弹失败,可以调整参数再次发射;部分导弹阵地受损,可用备用发射阵地作战。但进攻方的军舰被击沉,就没有补救机会了。

以上六大转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现代军事技术的演变产生了一个合成的结果,有利于防守方,不利于进攻方。

五、中国航母舰队的安全脆弱性

中国投入巨资来发展航母编队,以致于整个海军的发展战略都围绕着航母转,其中明显出现了认知误区,因为它没意识到,海军作战方式进入导弹为主要打击手段之后,航母舰载机的重要性明显下降了,而航母编队的安全脆弱性则显然上升了。

在上个世纪航母的顶峰年代,航母的战斗力取决于舰载机的数量和性能,主要攻击目标是对方大型舰船和少数地面目标;而航母同时要防范敌方舰载机的空中攻击、敌方水面舰船的远程炮火轰击以及水下潜艇的鱼雷攻击,这主要靠护航编队里的驱逐舰和战列舰提供高射炮火、远程舰炮和反潜攻击。

现在的飞弹时代里,航母编队要防范的不只是传统的威胁,更要防范来自高空战略轰炸机和低空战斗轰炸机发射的导弹,还有水面上、水下、陆地上发射的各种类型的反舰导弹。航母如果只是出海训练,这自然不是大问题,因为对方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但如果航母舰队出海作战,就必须全天候24小时地防范平面上来自360度任何方向可能的导弹威胁以及高空、水下的导弹来袭。对航母来说,这种三维空间、360度方向的反舰导弹威胁,实际上意味着危机四伏。尤其是,航母舰队在作战状态下,防范导弹威胁和起降舰载机的任务是相互矛盾的,如果为了起降舰载机而葬送了航母本身,就损伤太惨重了。

对美国、日本这样经历过大型舰队海上作战方式第一、第二阶段的国家来说,它们懂得如何把舰炮、舰载航空兵和导弹的作战功能结合运用,以便形成最佳组合。中国海军现在建造了航母、大型驱逐舰和大型护卫舰,看起来舰队规模很大,但它连如何使用大型舰炮和舰载航空兵作战都没试过,现在又突然进入了海战的第三个阶段,它不得不面临如何完善补充反导弹自卫能力这样的新课题。
更何况,虽然中国航母舰队的海军战略是挑战美国海军,同时威胁印太地区没有航母的国家,但中国海军的大型军舰与美军相比,天然地有着三个缺陷。

首先,造舰快于舰上装备的研发。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山东号航母服役不到一年,甲板涂料就严重损坏,只好回到船坞重新维护。福建号离熟练掌握电磁弹射装备、可随机应变地解决战时状态下出现的任何问题,应该还差得很远。

其次,海军舰船的训练可能脱离战斗需要。中国海军没有运用航母作战的经验,只能按照自以为是的想法编写训练教程,再按照这种教程来训练舰员。据中国军方媒体报道,中国海军的第一艘两栖攻击舰海南号(相当于准航母)2019年9月下水时,交给舰长的这艘5万吨级大型军舰,是一个“三无产品”——无经验、无资料、无专业人员。无经验是指从舰队司令到舰长都没人知道,如何运用这种军舰作战;无资料是指没有训练舰上各部门水兵的可用教程;无专业人员是指舰员不知道如何操作舰上非常复杂的电子装置。

再次,舰员素质低于舰上运行需要。美国海军有“老鸟带菜鸟”,而中国的大型军舰舰员当中根本没有“老鸟”,从舰队司令到舰长,再到水兵,全都是“菜鸟”,谁都不知道战场上怎样打仗,而且很多水兵的文化素质不足以操作需要高素质技能的装备。

六、中国发展航母作战,刚刚起步就落伍

中国发展航母作战,刚刚起步就可能过时了;不仅是依靠航母舰队威慑印太地区的海军战略过时,而且,其保护大型舰队安全的战术刚在研究试行阶段就已经过时了。

中国的新航母特地命名为福建号,显然是针对台湾的,有明显的恐吓意图。福建沿海并没有适合航母作基地的港口,所以福建号或者以海南省的三亚军港为基地,或者以浙江省宁波市的定海军港为基地。但它无法长期在台湾海峡停留;而且台湾海峡也不是适合航母作战的海域。台湾海峡虽然宽,但对航母来说就太窄了。

在导弹时代,航母最怕的就是进入对方反舰导弹的射程。台湾海峡宽约200海里,而台湾的反舰导弹从陆地上的机动发射阵地发射的射程是83海里,其已经量产的增程型反舰导弹的射程差不多可以打到福建沿海。在台湾海峡,如果中国海军从西面实施威胁台湾的作战,有没有航母都一样,航母发挥不了作用,却面临巨大的中弹风险;如果中国海军舰队想威胁台湾的东部,福建号也必须停留在对方反舰导弹的射程之外。

由此可见,中国的航母编队并非真以台湾海峡为作战海域,它也不能靠近日本或关岛,因为那同样面临反舰导弹的威胁。因此,只有在南海海域和南太平洋海域,中国的航母编队可能会耀武扬威,但是,这一地区的各国如果装备了反舰导弹,中国的航母编队仍然难以发挥真正的威慑作用。

作者:程晓农,美籍华人经济学家、旅美学者。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Published 18 July 2022 1:54pm
By Xiaonong Che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