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用不用“家长微信群”?给华人家长支招

中国国内“家长微信群”似乎成了家长和老师交流的第一选择。但他们的经历也有好有坏。那么在澳洲如何能更好地跟老师交流?放学后可以联系老师吗?

mobile phone

Source: sohu

“孩子上学了,不知道他学的怎么样啊!”是每个关心孩子的父母牵挂的。特别是华人家长,自己可能没有在澳洲的基础教育系统中受教育的经历,如何更好的与老师交流、如何帮助孩子,是家长们时常讨论的话题。

中国国内“家长微信群”似乎成了家长和老师交流的第一选择。中国媒体将“家长微信群”的“怪现象”分为:

  • 讨好刷屏:老师一说话就马上有一大批人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
  • 炫富显摆:炫耀孩子的成绩。或晒各种旅游的照片。
  • 过度关注:每日不停的在班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级群。
  • 发布无关信息:集赞、投票、卖东西……
  • 群里争吵: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家长在群里开战。
前段时间有新闻说家长“因语言过分被请出了微信群”。家长和老师的交流,只要是健康的,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澳洲目前普遍没有“家长微信群”这样的做法。下面曾在澳洲当小学老师的Lucy,向家长们介绍一下澳洲家长联系老师、参与学校活动的几个途径。

一、 平时接送

一般九点打铃上课前,老师会出来带学生进教室。可是只有五分钟的时间,比较适合解决小问题。比如孩子有点小感冒,可以请老师关照一下。

三点半下课的时候老师会带学生出来,通常都会留下和家长聊会儿天。语言好的家长,可以和老师拉拉家常;语言不好也没关系,say 个 hi,打个照面,留个印象。听过其他老师抱怨,说半学期了某某的家长见都没见过。

目前,越来越多的澳洲学校引入了联系学校和家庭的网络系统,比如COMPASS。这就像一个邮件群,老师和家长的邮件都在系统内。COMPASS还可以每天给家长发“推送”,推送一般是学校通知或老师写的孩子的表现。

同时,也有华人家长自发组织了“家长微信群”,希望这样的群以互助和信息交流为主。
二、 学校活动

Excursion (校外活动),incursion(校内访问),BBQ烧烤晚会,science night科学日,camp野营,cultural day文化日……每个学校每学期都有两次左右这样的活动。当然,这样的活动主要是玩,并不是深入讨论小孩学习的场合。可这时最重要的,是参与,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学校这个社区的一份子。也是家长之间互相认识的好机会。

另外,家长们若有时间,可以踊跃报名帮忙组织学校活动。一来可以认识学校和其他家长,二来可以更多的和老师相互了解。

三、 家长会

家长会一年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是家长和老师一对一面谈的机会。一般一次十到十五分钟。这就相当与国内期中、期末成绩单,不同的是在澳洲老师会当面给家长成绩单、解释给成绩的依据并提出对今后的意见和建议(关于怎样解读澳洲小学成绩单会在续篇详谈)。无论家长有多忙,最好不要错过家长会。经常有父母全到,还有当场掏出纸笔来记笔记的。

老师们在家长会前,都会悉心准备,比如收集孩子的平时作业样本、单元考试等。家长朋友也可以由备而来。无论英文好坏,如果有想问老师的问题,都可以事先想好或写下。因为这里的面谈,是互动的,双方一起坐下讨论孩子的发展。

家长会要参加的原因是,孩子的发展很重要一方面也是他们的性格发展,像是否能融入集体,是否能处理争端等等。这些不可能一条条写在成绩单上。所以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老师可以为家长描绘孩子在校的一个全息图,并且和家长讨论未来怎样帮孩子成长得更好。

四、 校委会

校委会,也叫school council,是由学校的管理层和家长代表组成的。这个委员会一般一个月开一次会,讨论并决定学校发展方方面面的事情。大到学校的财政,人员变动;小到教职工停车场建几个车位。家长代表一般两年换一次。

参加校委会是家长真正帮助学校建设的好机会。参加到孩子学校生活的方式还有很多,像working bee帮学校做义工啊,节庆日学校摆摊帮着卖东西啊等等。澳洲注重“社区”这个概念,咱们华人家长,主动参与,量力而为。

最后提一点就是,这里小学的座位和班委也都是轮换的,所以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多承担责任。虽说没有“送礼文化”,但是在圣诞节,家长都会给老师一点小心意以示感谢。

分享
Published 2 November 2017 1:22pm
Updated 2 November 2017 3:00pm
By Lucy Lv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