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特习会对外公布的结果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同意推迟对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并表示将放松对华为的限制措施。作为交换,中国很快将采购美国农产品。但自此次会议之后,中国除了采购一些美国大米之外,并未大规模采购任何美国农产品。特朗普对此发出抱怨,中国方面回应,中国方面采购大豆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解禁华为。美国媒体对特朗普一片奚落之声。
现在,确实应该推究美国一手好牌,却未能在贸易战中迫使中国就范,最后在大选前夕还被中国祭出大豆牌反制的原因。我的看法仍然与贸易战开打之初时的分析一样:外交是内政的延续,美国贸易战未赢的原因在于特朗普受到美国国内太多政治掣肘。
贸易战:北京从防守变成防守型进攻
今年5月,历时一年多的贸易谈判终于逼近揭盅时刻,中国对美战略从防守渐渐转变为防守型进攻。第一步棋是中方突然翻盘,展示出对抗姿态。中国翻盘的原因并非贸易谈判的内容增加了新内容,而是北京非常清楚地知道时机对自己有利,了解白宫必须于此时结束谈判,取得成果以安农业州选民之心,因此中方表示退出谈判。面对一锅夹生饭的美国不得不邀请中国恢复谈判,中方获得主动后,走了第二步棋,坚持把谈判内容变成了两点:一,取消原有主题,并要求美国取消已加关税。道理是:既然原来的谈判主题咱中国不承认了,美国在原来谈判中施加压力的关税手段就必须取消。二,进口大豆换华为解禁,华为解禁多少,农产品进口多少。贸易战初期,中方曾一再表示愿意多采购大豆,但美国不为所动,如今却成了北京的必杀利器。
(The New York Times)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现在中美贸易战形势逆转,中方开出的盘口是:美国必须按中方的要求进行谈判。相比之下,华府除了抱怨,似乎无计应付。为何如此?这是美中两国政治制度决定的。
特朗普的软肋:民选总统的任期限制
特朗普有任期压力,习近平无任期限制。前者本是民主制度的优势,后者更是为世所诟病的专制特点。但从战略学的眼光看,所谓优势劣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在中美贸易战过程中,大选临近,民主制度的优势任期制却成了特朗普的政治软肋,专制制度的劣势却成了习近平相对于特朗普的优势。
美国政治分裂之势已成,在2016年之后,没人怀疑这一点,中国当然也很清楚,只是不很清楚究竟分裂到什么程度,中国可以利用到什么程度。通过贸易战与2019年的民主党选战,中共非常了解农业州对贸易战的不满,这已经成了特朗普在2020大选中的政治软肋。据《华尔街日报》7月5日报道,2017年,美国出口了价值210亿美元的大豆,远超农场主种植的任何其他作物。大豆种植数量在20年间增长两倍,背后是美国几乎所有农业部门付出的巨大努力。但2018年,受贸易战拖累,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骤降74%。巴西迅速赶来填补这一缺口,支付给美国农户的价格近期跌至七年新低。为了帮助抵消中国报复性关税带来的损伤,特朗普政府总共推出了两轮针对农场主的援助计划(第一轮120亿美元,第二轮160亿美元)。农业州的农场主们期盼特朗普能够谈出一个好的贸易协议,让他们的大豆出口中国不至于成为泡影。临近大选,特朗普必须尽快结束贸易战,满足中西部州农场主的要求。因此,G20特习会上,习近平提出的重启谈判的主要条件是解除华为禁令,不增加关税,并承诺购买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
Beijing has reacted with anger to a US announcement that it will still impose trade tariffs. (AAP) Source: AAP
结果却出乎白宫意料:美国解除了对华为的禁令,暂缓增加关税,但中国却并未马上购买美国的农产品。在中国看来,大豆既然与特朗普的选票直接挂钩,这种痛脚此时不多捏几把,更待何时?更何况,此举如果能够动摇特朗普2020大选的基本盘,让其连任成为泡影,对中国而言极为有利。
处理外部争端的中国制度优势与美国劣势
对国内民众而言,极权政治下,只有统治者意志,并无民意存在的土壤,就算是统治者的友军经济精英集团,比如企业,也只有服从政权意志的份儿。而西方民主国家,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林立,各有利益表达管道;媒体对政府的政策、举措有充分自由批评的权利。这种政治,对国内民众自然是好事,但一用之于对待外事,尤其是所谓战争动员(包括利益分立的贸易战动员),劣势立显。
6月29日,《华尔街日报》发表《目标明确成为中国与美国贸易谈判的优势》,该文指出一个事实:“中国自身也有一个强大的优势:目标明确。尽管中方的谈判重点发生了变化,但过去几十年里,其目标始终不变:在坚持一党专政的同时稳步提升发展水平”,与之相比较,“长期以来,美国对于是将中国视为一个可以管理的伙伴、还是一个必须被排斥的对手的问题,美国领导人一直存在分歧。特朗普政府内部也存在分歧,特朗普解除华为禁令的决定让这场对决的结局一如既往地扑朔迷离。”在两国对华为的态度上,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中国将美国禁止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关键技术,看作是中国在全球先进技术领域的竞争受到生死存亡的威胁,一直将此当作与美国谈判的头号目标。而美国则游移不定,一会儿将华为看作美国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一会儿在美国科技行业高通(Qualcomm)、英特尔(Intel)、博通(Broadcom)和谷歌(Google)的游说下,为了这些行业宝贵的收入来源,允许这些公司向华为销售微芯片、软件及用于智能手机和电信设备的其他专业部件。
Huawei Technologies Inc. Source: AP Photo/Ng Han Guan
6月27日,我在《》一文中明确指出:“美国手中的牌多,掣肘因素也多“,其中就谈到美国企业界、商界力反美国对华开展贸易战,更令人扼腕的是,贸易战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保护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不被中国盗窃,但这些企业的态度却让人不敢恭维:希望本国政府保护他们的长远利益,但自己却不想牺牲任何短期利益。
部分美国人将贸易战视为特朗普个人的战争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特朗普的贸易战为什么会失败》(Trump Is Losing His Trade Wars),这标题本身表明,在作者眼中,中美贸易战不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而是总统个人的贸易战。这看法并非只有克鲁格曼一个人,在美国颇有代表性,至少华尔街、企业界、农业州不少人持如此看法。美国知识产权被侵犯、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美国人不满是事实,但这里的“美国人”是虚的,如同中国的“人民”概念一样。一落实到打击中国侵犯知识产权与增加关税的后果承受,相关的美国人就成了实体:他们的意见由美国媒体表达,他们现身于国会的听证会上,反对贸易战。如同我在贸易战之初分析的那样,在贸易战中能够制约特朗普的不是中国,而是国内利益集团。这些话,中国人听了刺耳,因为除了中共之外,当政者不允许任何利益集团存在。但民主政治下情况不同了,每个利益集团都有其存在发展的空间,还可以通过制度管道进行利益博弈。这次贸易战是在中美经济关系非常密切的情况下发生的,牵连到的利益集团涉及产业界、金融界、投行业。这些利益集团从贸易战开打以来,一直在从事各种强有力的游说活动。
Stocks have fallen on Wall Street amid fears about a US-China trade war. (AAP) Source: AAP
简单总结一下,那就是:美国发动贸易战,坚定的支持者只有那些与中国业务相关度不高的企业,利益受损者如科技企业的态度复杂多变,受波及更多的行业多持反对态度。贸易战除了比拼国力之外,还得比拼两国企业与国民的疼痛忍受力。中国企业与消费者就算再痛,也得忍着,不敢吱声。美国企业稍有疼痛,就写信给白宫表达诉求,媒体夸大痛感,疼的,将要疼的,全上国会听证会上表达担忧与愤怒。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一是得顾及本国各大利益集团的现实需求,二是囿于选情压力,必须在今年10月以前结束贸易战。这一点让中国拿住了他的软肋,将进口美国大豆当作打击与制约特朗普的必杀器。
作者:何清涟,中国经济学者,现居美国。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READ MORE
【观点】大阪G20峰会后美中贸易战缓和有利澳洲经贸